网格化管理带来新气象
[摘要]朱腰庄村美好乡村建设工作见闻
本报记者 张凯培 通讯员 陈思 徐磊
傍晚六七点钟,夜色笼罩大地。在笔直的水泥马路上,太阳能路灯早已亮起,文化广场中间,六七十人正随着音乐节奏起舞……这和谐的一幕并非在城市某个小区,而是出现在临泉县杨桥镇朱腰庄村。
记者近日到朱腰庄村采访时了解到,在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中,该村创新管理模式、发动群众参与创建,打造了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2013年10月,朱腰庄村被临泉县列为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朱腰庄村是由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有400多户、2600多人,如果实施统一规划建设,还真有点难度。”村党支部书记王爱民告诉记者。
后来,临泉县、杨桥镇提倡采用网格化管理的方法,将村庄划分成众多小区域进行管理。结合村子的实际情况,朱腰庄村委会以巷为基本单元,把朱腰庄由南至北划分成38条巷子,每条巷子都由专人负责管理,无论是卫生治理,还是治安防控、民事调解,都以巷子为单位来开展。与此同时,村委会还对村庄的整体基础设施进行了整修。
目前,村内基本实现了“五通”:通电、通水、通广播、通电话、通互联网;修建村村通水泥柏油路9.6公里,户户通硬质路6公里;兴建沼气池160座,改水300户、改厕300户,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如今走在村里,一条条笔直的主干道及各巷道都干净平整,巷子两端均垒砌了垃圾池。家家户户的外墙统一粉刷,路边植有树木,成为了一座座精致的农家小院。
“村子被划分成38条巷道后,每条巷子的巷长就成为了主要负责人。而巷长均由该巷村民推举出的有公信力的老党员、老干部义务担任,负责整条巷子村容美化、治安巡逻、民事调解等工作。”该村负责人介绍说。
巷长“官职”虽小,责任却十分重大。巷长和党员干部都会定期进行夜间巡逻,让老百姓夜里睡得安心。邻里之间有什么矛盾和纠纷,巷长也会第一时间到现场调解。另外,为了保证巷长责任制的落实,村委会每月对巷长工作进行总结评比,对优秀巷道、优秀巷长进行表彰。
利用网格化管理的方式,朱腰庄形成了“村委会—巷长—群众”的三层网络,想方设法让群众参与到创建美好生活的行动中来。
为了让百姓接受新的生活习惯,杨桥镇政府组织镇里年轻的大学生村官、团委书记,组建了青年志愿服务队,每隔一天到朱腰庄村开展村容美化活动。刚开始,村民不理解志愿者和党员干部为啥劝自己去打扫鸡鸭粪便,还不能在门口堆柴禾,连续十几天干下来,村民们发现,巷子里的道路变得整洁利落了,难闻的气味也没了,渐渐地,村民们接受了新的生活环境,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志愿者的队伍当中。
“人家都说城里人生活好,俺们这村里水泥路修好了,通了水电,家家能上网,不跟城里一样嘛!”村民李建英说:“生活条件变好了,俺们愿意配合村里,现在大人小孩都是村里的志愿者!”
此外,为了发动群众力量维护治安,村委会还给村民家中安装了十户联防系统。一家报警,周围九户都能收到,有了紧急情况便不会孤立无援。王爱民说:“随着监控系统、十户联防系统的完善,村民们会生活得更踏实、更安全。”
新闻推荐
3月4日,临泉县举行2014年全民健身启动仪式暨庆“三八”全民健身体育展演,由1300名妇女健身爱好者组成的展演队表演了《中国风》等健身节目。&nbs...
临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