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丰收靠科技 夏种有难题

阜阳日报 2013-06-09 21:22 大字

[摘要]本报通讯员刘子奎文/摄

临泉县杨桥镇种粮大户陈金抓紧将晾晒后的小麦装袋。

小麦高产依靠科技是关键

“今年小麦产量不如去年。去年收割机一来一回,能收满满一车斗,今年两个来回了,一车斗还没收满。”看着自家地头晾晒的小麦,临泉县杨桥镇刘大村小郭庄村民郭广玉摇着头说,“本来,看今年小麦长势,一亩一千二三百斤产量应该没啥问题,可正赶上灌浆、上面时的几天,刮起了干热风,看来至少减产三分之一。”

在杨桥镇,像郭广玉一样抱怨收成不如去年的群众还有不少。但是,种了2000多亩小麦的种粮大户陈金却没有这样的烦恼。“你看,后期虽然刮了干热风,但我‘一喷三防\’做得到位,所以小麦籽粒饱满,收割后过磅,平均单产达600公斤。”陈金手捧金灿灿的麦粒高兴地说,“从整地、施肥、选种,到播种、田管、收割,每个环节都严格按照科学方法进行,比一般农户产量至少高两成以上。所以说,减产还是丰收,关键看你怎么种。”

同样良种种法不同差别大

“俺的小麦减产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去年旋耕机整地时没有碾轧,生长在翘空不实土壤里的麦苗,年前年后受了冻害;二是春节后,俺全家外出务工,收麦才回来,扬花灌浆期没有进行‘一喷三防\’。”村民郭广玉分析说,“种粮大户专业种植,要机器有机器,要技术有技术;像咱这一家一户种的,根本不能跟大户比。”

据了解,去年秋种时,当地大多数农户都是旋耕机整地后直接播种,很少有旋耕后再碾轧镇压,致使土壤上松下实。因为,旋耕机只管旋地,其后没有专门碾轧镇压的机器。再者,如果旋耕后再碾轧一遍,每亩地要多付二三十块钱,群众都怕增加成本。

与一般农户不同的是,种粮大户陈金采取深翻、旋耕、碾轧、镇压一条龙整地播种式,做到土地上松下实,以达保墒、防冻效果。陈金说,从整地到田管,哪个环节做不到位,都会影响小麦产量。杨桥镇今年种的都是“淮麦22”、“周麦27”、“济麦22”和“豫教5号”几个品种,在我这儿的产量都不错。“少数村民反映个别良种不好、产量假。其实,他们哪里知道,即便同样的良种,是否按科学种植模式做,产量也会差别很大。”

秸秆回收地湿碾轧夏种难

每逢午收后,焚烧麦秸屡禁不止,令人深受其害。当地群众普遍认为,焚烧麦秸危害生态环境,对身体健康也不利。为解决这一问题,临泉县在牛庄乡建设的国能生物质发电厂今年开始免费回收秸秆。可是,对这项多方利好的举措,当地群众并不领情。

“我的麦秸我自己往外拉,不让你们机子下地收。”面对免费回收秸秆的车辆,刘大村小郭庄村民孙强拦住一台大型秸秆聚拢机,对现场的镇村干部说。“俺地里的麦秸,我自个往外拉。请领导放心,政府不让烧秸秆,我保证不烧。”

企业免费回收麦秸,不让群众出劳力,村民为啥还有抵触情绪呢?

“要放到去年,地干不怕轧,这样做老百姓既不用动手,也不用花钱,感激还来不及呢;可是,今年情况特殊,前几天刚下了一场大雨,你看这地湿的,光收割机碾轧勉强还能夏种,播种时躲开车辙就行。”看着地里回收麦秸的机子一趟趟来回碾轧,不少村民心生忧愁:“麦秸是收干净不用烧啦,可地碾轧得跟光场似的,夏玉米该咋种啊。”

笔者在秸秆回收现场注意到,聚拢机将分散在地里的麦秸聚集在一块,打捆机骑着聚集的麦秸上完成打捆;叉车来来回回将分散在地里成捆的麦秸装上运输车辆。人走在地里都能留下脚印,包括收割机在内前后五台车辆来回碾轧的程度可想而知。

据了解,趁着刚碾压过的土地表面湿润,用机械勉强可以播种玉米,但玉米根系很难扎进坚硬的土壤中,虽然能出苗但生长困难,尤其是旱天,更别说吸收土壤里的养份了;用旋耕机疏松,每亩地多花50块钱不说,最主要的是玉米抽穗后,用来坚固玉米的兆根扎在疏松的土壤中难以发挥作用,在多雨的夏季,一旦遭遇雷雨大风,十之八九都要倒伏。“有一年跟今年情况一样,割麦前下大雨,收割机收麦把地碾得太结实,我找旋耕机旋了两遍,虽然多花些钱,可庄稼好种了。哪曾想,玉米刚抽穗,一场大雨下来,几亩玉米全倒了,像石磙碾的一样,玉米连粉都没收上,几乎绝收。人家没有旋地直接播种的玉米,下大雨却一点事没有。”刘大村村民李伟叹了口气说。“经验大于学问,我吃了一回亏,让俺庄千把口人没有再敢旋地种玉米的;除非旋地时充成垄,把玉米播在沟里,然后封根。不然,谁也不敢拿自家一季子庄稼来赌收成。”

新闻推荐

记者马红云月至日省残联残疾人就业中心负责人一

本报讯 (记者 马红云)6月20至21日,省残联残疾人就业中心负责人一行来阜,调研阜阳市残疾人就业工作。   在阜期间,调研组先后来到临泉县万隆塑料包装有限公司、宗灿特种种植养殖基地,太和县旧...

临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临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