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临泉农民菜摊上写“家史”三年创作二十万字,欲用三代人的贫穷激励子女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2-09-25 11:56 大字

[摘要]三年创作二十万字,欲用三代人的贫穷激励子女

临泉县一个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水平的“卖姜”农民,却在北京菜市场用一支笔、一本新华字典,在短短三年之内 “创作”了二十万字的“家史”,记录家贫故事,以让子女可以“知穷后勇”。

生姜堆里的“创作”生活

在北京市宣武区天陶菜市场嘈杂的叫卖声中,有一处显得尤为安静,每天在一堆生姜和大蒜中,总能看到一个黑黝黝的脑袋伏在菜摊上,手里拿着一支笔专注地在一叠整齐的方格纸上一笔一划地写字。

因为文化水平不高,写作时经常会遇到不会写的字,这时他会停下手中的笔,探出脑袋从一边的菜摊上,拿过那本已经翻破了的新华字典翻找,然后再小心翼翼地将生字抄录进去。

有相熟的顾客过来买姜都会刻意放轻动作,尽量不去打扰他,碰上不相熟的顾客过来光顾生意,他便会放下笔招呼他们。等顾客一走,他又低下头开始一天最重要的事——写作。

他叫姚启中,今年40岁,从临泉县来北京已有16个年头。说起刚来北京那段日子,他还记忆犹新:蹬轮、卖过咸菜,被人骗过,同样也遇见过帮助他的好人。现在他靠卖生姜、大蒜艰难维持一家五口人的生活。

现在那段经历已成为他写作的素材。 “我写作不靠灵感,实打实的经历,闭着眼都记得门儿清,只需要下笔写就成。 ”一千多页手稿密密麻麻的字,里面记录了一家三代人的经历,从父辈在安徽老家的泥土房生活,到他在北京艰苦地讨生活,再到三个孩子一点一滴的成长史,语句朴实简单,却是情深似海。写“家史”缘于对儿子的爱

姚启中一家住在北京丰台区万泉寺鹅凤营村一间不足8平方米的房间里。里面只有一张堆满了东西的单人床,除了一个人转个身的空间,剩下的地方都被用来放方桌、灶台、储物柜等生活必需品,屋子里的墙上都是二儿子姚五一的奖状。 “家里墙上贴的都是他的奖状和证书。 ”谈起儿子时,他脸上总是洋溢着骄傲的笑容。

姚五一今年16岁,如今在北京一所武术学校读书,小小年纪就获得过很多武术上的荣誉,而且非常懂事,从来没有嫌弃自己有一个卖姜的父亲。 “他从6岁起就给我争光了,在学校成绩名列前茅,已经获得100多项武术比赛的荣誉,还成为武术‘三段\’,是国家二级运动员,以后一定有出息。 ”姚启中说。

起初他只想把儿子生活的一点一滴记录下来,但是后来却一发不可收拾,直到如今已有二十几万字了。 “2009年,姚五一在一项武术比赛中获奖后,我就想给他写个成长日记,写着写着就刹不住了。 ”现在这本儿子的成长记录又被加入整个家庭生活,俨然成了一本“家史”。

姚启中透露说,他还将继续写下去,写到儿子大学毕业,全长五十万字左右。对于儿子考上大学,他信心百倍。

“抠门”父亲有时很大方

认识姚启中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极其节省的人,平时在菜市场连一瓶水、一根冰棒都舍不得给自己买,在外吃饭也只吃一碗最便宜的素面。身上穿的衣服更是没有一件像样的,大多都是他在工地捡来的,还有一些是从小摊子低价淘过来的。

因为一家人的开支都仅靠他一个人,孩子还要上学,因此他从来不敢乱花钱,连给自己买一双暖脚鞋都舍不得。他脚上最体面的一双鞋子,是一双前端开了个口子的皮鞋,只在孩子开家长会时,才肯拿出来穿。

别人眼中的“抠门”大叔,对于孩子,却从来不抠门。儿子去参加国际武术比赛动则几万的机票和学习费,他却从来没有犹豫过。

实习生 何婷婷 整理

新闻推荐

临泉社新增助学贷逾百万

“没想到真的给俺贷款了,这下俺的心可放下了,真是太感谢信用社了。 ”8月30日下午,2013级滁州学院新生高慧拿着汇款凭证激动地对笔者说道。高慧家住临泉县吕寨镇,毕业于临泉县第一中学,父母在家务...

临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