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南夜观星空,首选七星台。七星台满是故事 一脚踏四地 一步跨两国
□ 本报记者 王健
“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初秋的晴朗夜晚,最是观星露营好时机,无垠的星河满是故事。在济南夜观星空,首选七星台(右图)。2011年,《国家地理》杂志公布的最佳夜空摄影作品就取景七星台。这里还处在春秋战国时期齐、鲁两国的分界线上,齐长城、四界首等遗迹带你穿越千年齐鲁历史。
七星台到底是哪“七星”
顺着蜿蜒的山路,来到七星台风景区,恐怕很多人都会问:“七星台”是怎么来的?关于这个问题,说法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叫法是近些年才出现的。
七星台坐落于济南章丘区垛庄镇驻地西19公里处的深山古壑中,原是四角城村的一处山林。四角城是垛庄镇的一个行政村,辖四角城、韩家台、弯弯沟三个自然村。其中,四角城自然村有60余户,人口160余人。据《章丘市地名志》记载,四角城明末建村,因地处章丘、历城、泰安、莱芜四地交界处,故名四角清。清代名四界首,新中国成立后改名四角城,沿用至今。
“听老人们讲,我们之所以明末搬到这片山林,主要是因为战乱闹饥荒,而山上有野果子,饿不死人。”四角城村原党支部书记黄德军介绍,以前山上的路都是人们踩出来的石头路,从这里翻山去莱芜、泰安走亲访友最方便。
七星台所处的高山原名天罗顶。清乾隆《历城县志》记载:“梯子山之右有洞曰仙人,涧曰云梯,锦绣川之源也。又北为红泉峪,又北为连阴栈,又东北为天罗顶。上有四界石,南泰安、东莱芜、东北章丘、西北历城也。”清道光《章丘县志·山水考》也有类似记载。
“七峰竞秀,势若北斗。”目前最常见到的提法是:七星台因周边聚兵顶、凤凰山、东岭山、西岭山、青龙山、四界首、出品官七座主要山脉与天上北斗七星形态布局相仿,故而得名。这一说法最符合游客的预期,因此传播甚广。
而章丘区档案馆副馆长王振峰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指出,七星台名称起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1999年,济南、章丘两级政府为加快南部山区经济发展,在此共同投资开发重点旅游项目,在山顶平坦处建起了七栋风格各异的园林式庭院宾馆楼,一栋综合性服务大楼,形成了类似北斗七星的格局,命名为“七星台”。此后,七星台的名字便用开了,后来建设的植物园、宾馆等建筑都冠以“七星台”之名。
七星台国家森林公园管理中心旅游开发科科长陈守芝介绍,七星台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始于1994年,当时济南市政府在四角城成立了“市长二号工程指挥部”,部署南部山区绿化工程并召开荒山绿化现场会,参加会议的有章丘的垛庄、曹范镇和历城的仲宫、柳埠、高尔、锦绣川、西营共七个乡镇。从此,这七个乡镇犹如镶嵌在南部山区的七颗璀璨明珠,掀起了旅游开发的高潮。
不论因何得名,七星台都已经成为济南南部山区历史文化游览胜地,更是天文爱好者观星的绝佳去处。夏夜,来这里观星露营的游客很多,景区甚至专门开辟出了七星台露营基地。
“武圣”练兵李世民东征
进入景区,高大雄伟的武圣门矗立眼前。“武圣门”三个字是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武中奇的手笔,遒劲古朴,稳重端庄。这座城楼是为纪念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孙武而修建的,城楼长99.9米,高27米。孙武是春秋末期齐国人,被后人尊称为孙子、“兵圣”或“武圣”,著作《孙子兵法》十三篇被誉为“兵学圣典”。
武圣门简介中写到:相传孙武年少时曾在此习兵操练。武圣门北面的那座小山就是他聚兵的地方,故名“聚兵顶”,而这座广场就是他的演兵场。
关于这一点,不少人质疑:孙武确实是齐国人,但他建功立业是在吴国,且这里山高林密不一定适合练兵。“聚兵顶这样的山名不会无缘无故而得来,这样的故事也是一辈辈传下来的。”黄德军认为,这样的传说可信度还是非常高的。
除了孙武,这里还有唐太宗李世民的传说。景区内有山谷名曰“拦马摇”。据说,李世民东征时从这里路过,被这条山谷拦住去路,他抖擞精神,策马扬鞭,腾空跃起,跨谷而过。此山谷因此得名。如今,这里修了一座大桥,名为“鹊桥”,耸立山间,威武雄壮。
其实,在济南有很多李世民的故事,不管是传说还是确有其事,都已经融入当地的文化之中,代代相传,更与甘甜的泉水一道,滋润着这方土地。
与“拦马摇”相聚十几公里的西营拔槊泉村,有一口泉眼。泉水自石缝中流出,叮咚有声,清澈甘甜。相传,李世民东征时被敌军追杀至此,人马饥渴难耐,而敌军则步步紧逼,形势十分危急。李世民顺手抓过身边将士的槊,往地上一插,一股清泉随槊而出,人马痛饮,可谓绝处逢生。当然,也有人说,用槊插出泉水的是李世民麾下武将,并非他本人。清道光《章丘县志》和《济南府志》记载:“泉出山半,涓涓不息,下有浆水泉。”
梯子山上饮马泉和公主泉据传也因李世民而得名。梯子山与七星台一脉相承,一直被误称为“泉城之巅”,主峰海拔976.2米。2011年,泉水普查队队员在梯子山山脊处发现了饮马泉,海拔为832.801米,成为济南海拔最高的泉。当地村民称,李世民东征时,在梯子山一带驻扎,经常带兵在深山里操练。有一次,他饥渴难忍。而通人性的爱马立刻双蹄刨山,石头间涌出一股清泉。李世民大喜,让爱马先饮,自己随后才喝。正因如此,此泉得名饮马泉。
与饮马泉同在一条峡谷内的公主泉海拔642.542米,为七星泉群名泉之一。传说唐武德年间,李世民曾驻巡此地,见峡谷中有一清泉,便恩赏随行女眷,得名“公主泉”。
有这么多李世民的传说,怎么能没有秦琼的身影,而济南历城还是他的老家。在“四界首”不远处还有一座“望乡亭”。传说秦琼随李世民东征,驻扎于此。虽然家在济南府,但军务在身,秦琼过家门而不能入,站在山顶,遥望府宅,表达思乡之情。
齐长城屹立山间
“遥连泰岱盘坤轴,横锁青齐到海门。”在七星台,有一条用不规则的石块砌筑的城墙蜿蜒而立,高约一米。这就是齐长城,距今已有约2500年历史,比欧洲人修建的雅典壁垒早200余年,比秦长城早400余年。
为何要修筑齐长城,学界以“御敌”的论述最为主流。著名历史学家张维华先生曾指出:“春秋间,列国诸侯,竞相争伐,或因河为堤防,或沿山置障守,其所谋以自立之求,愈之且密。至于战国,车战之制渐息,徒骑之用渐广,战争范围,益为扩大,于是有长城之兴筑矣,齐国因设齐长城,当与此相关。”
据考证,齐长城于春秋齐桓公时期开始修筑西段,到战国齐宣王时才将长城修至海滨。齐长城位于山东省中部,西起济南长清,沿泰沂山脉,横跨齐鲁大地,经济南、泰安、济南市莱芜区、淄博、临沂、潍坊、日照至青岛入海,蜿蜒纵横618公里,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长城。
然而,齐长城并未能挡住浩浩的历史车轮。“齐南有泰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齐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三军之良,五家之兵,进如锋矢,战如雷霆,解如风雨。”这个曾经的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冠,最终也被秦所灭。而其灭亡的原因,《六国论》中说得明白:“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全国,齐长城逐渐被废弃。但经过2000多年的风吹雨打,仍有一段段的齐长城顽强屹立于齐鲁大地。济南长清大峰山上就有全国保存最完整的齐长城,还有阵容宏大的屯兵营。而章丘境内的齐长城全长42公里,共有天门关、北门关、锦阳关、黄石关四处关口,现在保存最完好的一段在文祖街道三槐树村。
在山中还有一处“四界首”,此处北接章丘、南靠泰安、东南依莱芜、西临历城。为纪念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又在原来的边界上设立了四界台,对齐鲁两国和四个地域进行了划分。立足此处,可谓“一脚踏四地,一步跨两国”。
“以前有一块老旧的石碑,后来换了一块新的,反而少了些历史的味道。”黄德军不禁惋惜。
当然,这样的地方并非七星台独有,德州平原也有“四界首”——平原、禹城、临邑、陵城的分界;而在安徽省,还有界首市。
蒿滩市真是个“市”吗
翻越七星台,就来到了泰安市岱岳区下港镇木营村——一个以山林为主的纯乡村。相传古时在此驻扎的军队曾用山里的木头扎建营房,这个村子也因此得名。这里同样有齐长城遗址。木营村辖8个自然村,分别为上木营、下木营、碾子峪、辍西、琅当(宋家泉)、王家庄、双腰子和蒿滩市。
蒿滩市相对最为知名。“中国唯一村辖市,山东海拔最高村。”这个只有200余人的自然村历史悠久。殷商甲骨文卜辞中己见泰山附近有“蒿”地之记载,而“市”则是古代举行贸易的场所。齐长城沿线关隘设有多处贸易市场,蒿滩即传为齐国置“市”之一,“蒿滩市”便由此得名。随着齐鲁两国在此进行商贸活动,再加之附近优美的自然环境,人口聚集成村落似乎理所当然。后来,秦灭六国,齐长城遭废弃,蒿滩市也沉寂在历史长河中。到了清末,蒿滩市重新建村,并日渐繁兴。不过,木营村党支部书记徐英兰介绍,蒿滩市村头的大牌坊设计的时间并不算久远,“村辖市”更是当地人的笑谈,村内“蒿滩市政厅”“蒿滩市邮电局”“蒿滩大学堂”也是后来设置的。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蒿滩环境封闭,地形复杂,植被茂密,八路军泰山军分区的确曾在这一带活动,并一度把指挥机关安扎在这里,泰山军分区弹药厂、被服厂、制鞋厂曾长期在此驻留。
“我们这里确实有很多景点,比如齐长城遗址、云顶草原、金鸡窝等。”徐英兰说,他们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打造旅游度假区。
看到云顶草原,你一定会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云顶草原海拔800余米,草地面积2000余亩,广阔壮美。谁能想到,在泰山山麓会有这样一处世外桃源般的山顶草原,被周边群山环抱。
这就是齐鲁大地的历史底蕴,断壁残垣皆故事,山野之内有乾坤。勤劳智慧、崇信尚义、强韧果敢的山东人民自然有底气展现齐鲁大地钟灵毓秀、蓬勃向上的崭新气象,不断提升齐鲁文化影响力。
新闻推荐
航道水深将降至3.5米以下 过往船舶航经长洲水利枢纽坝下至梧州界首航段需谨慎
本报讯(记者姚蓝婷通讯员蒙甲群)9月4日,记者从梧州航道养护中心获悉,近期,由于西江流域上游大藤峡水库进行蓄水,长洲水利枢纽入...
界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界首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