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荣誉 实至名归

华商报 2020-09-09 04:23 大字

抗疫精神·命运与共

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道义担当。

一个伟大的国家,必定是英贤辈出的国家,一个伟大的民族,必定是崇尚英贤的民族!为了隆重表彰在这一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弘扬他们忠诚、担当、奉献的崇高品质,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女)“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是众望所归,更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定宇

风暴之眼 挑战极限

张定宇

(57岁,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

2019年12月29日,在收治首批7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后,他立即组建隔离病区,率先采集样本开展病毒检测,组织动员遗体捐献,为确认新冠病毒赢得了时间,为开展新冠肺炎病理研究创造了条件。作为渐冻症患者,他冲锋在前,身先士卒,带领金银潭医院干部职工共救治2800余名新冠肺炎患者,为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作出重大贡献。

风暴逐渐平息,笼罩在武汉的浓雾散去。4月12日,金银潭医院重症病房新冠肺炎患者“清零”,最后一支外援医疗队——江苏医疗队撤离。

在与江苏医疗队的告别仪式上,金银潭医院的老院长张定宇鞠了一个长久的躬,缓慢地起身。他变得比以前更苍老、佝偻,但他不想歇着。

“我特别珍惜每一点时间,每一刻,每一会儿。我愿意和大家在一起。我愿意和空气、阳光在一起。”

站在了风暴之眼

2019年12月27日晚上6点半,武汉。这日,天黑得很早。金银潭副院长黄朝林接到武汉同济医院的电话,对方要转诊过来一个病人。该病人最初由武汉市中心医院收治,“说是冠状病毒感染,没说肺炎。”

黄朝林和张定宇问北京地坛医院,这个病人能不能收?专家回复道,“应该收。金银潭是传染病医院,这个病人你们要关注。”后来,他们从第三方检测公司拿到病毒的基因序列,交由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当晚比对出来了,“蝙蝠来源的SARS样冠状病毒,吻合度非常高。”

几天后,又有7个可疑病例转诊到金银潭医院,标本均测出了冠状病毒。

接下来,病人们全都涌了进来。张定宇将南六楼的普通病房改造成ICU,北楼有一个简易的ICU,他把这里和南五楼改造成正规的ICU,又在综合楼建起一个简易ICU。“我做医生、做医院的管理者,至少这个关口我没松掉。你要守土有责,每一件事情都要守土有责。”

作为收治病人最早、最重、最多的医院,一开始面临的问题是医疗资源紧张、人员不够。张定宇带领同事们紧急采购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汞、除颤和复苏设备等,他意识到,他们已经站在了一个风暴之眼。“倒也没有感觉是在作战,只觉得事情很紧迫。”

病人每天都在增加。为了让同事们全心投入救治,张定宇关闭了最后一个GCP(药物临床试验)病房。医护人员的假期取消,人手到了极限。

有一天,医院突然走了50多个卫生员,临时聘用的18个保安,全部不来了,只好行政、后勤的职工顶上。张定宇跛着脚,艰难地奔跑在病区之间。2月9日晚上,已经超负荷运转43天、已有660余位病人住院的金银潭医院,接到再收治250个病人的任务。23个病区,每层楼都在走廊上加了10-14张病床。

截至2月10日,金银潭医院累计收治了1700余名病人。许多医护人员发现,院长的性子也越来越急。

后来,张定宇主动向同事们公开了自己渐冻症的病情。“我想告诉同事,我们是一起在战斗。我们背负很重,只要我们能够把自己扛起来,往极限去伸展,我们肯定还是能做到一些事情。我也在极限,我一直就在极限的边缘工作。”

我想少留下点遗憾

张定宇把别人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自己得的病却只有一个方向。他是一个再也无法往回走的人。

张定宇是想过未来的。“以后,我会被困在轮椅里面,甚至困在床上;我会挂着呼吸机,用眼睛眨巴着和你说话;身体再不好的时候,我会在胃里面做造管。在你们吃饭的时候,我只能往胃里面打东西。”

想好了,他就不用成天为这些事情发愁,“先把当下的事情做好。以后,我要是长期这么歇着,为什么不现在多做一点呢。万一我不能做了,只能看着你们做,我会很难受的。我想少留下点遗憾。”

有工作能做就是一种幸福

肌细胞萎缩的速度比他想象的快。““渐冻症”这个名字翻译得真好,真的像冻住了一样。”张定宇想。

晚上躺在床上,他会感到自己的身体突然抽一下筋。一个晚上抽几次,有时抽筋抽醒了,非常痛苦。大肌肉的抽搐,站起来才可能把它压制住。还有房颤,心里“嘣,嘣……”。

4月10日,组织上拟提拔张定宇为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他回应:“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还有工作能做,就是一种幸福。”

“脚迈不开”“确实感觉累”,张定宇从不回避自己的病情。当被问及为何一再坚持时,他反问道,“以后我会被困在轮椅上,为什么现在不多做一点呢?”开学季,他与钟南山等人为全国学生上了“开学第一课”,脚步更加蹒跚的他笑着告诉大家“我努力地工作,就是因为我热爱生活”。

“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陈薇

除了胜利 别无选择

陈薇

(54岁,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闻令即动,紧急奔赴武汉执行科研攻关和防控指导任务,在基础研究、疫苗、防护药物研发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

2020年2月26日是陈薇54岁的生日。就在这一天,由她领衔的团队研制的第一批重组新冠疫苗从生产线上下线。上级领导向她发来生日祝福,“我当时回答就八个字:除了胜利,别无选择!”

在武汉6个月,陈薇的头发由原来的油黑乌亮变成了斑白。她打趣说,有空了要去研究一下,人在什么情况下头发会突然变白。今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54岁的陈薇在武汉“封城”第三天即前往一线。

陈薇生于浙江兰溪,学生时代的她是个喜欢文学和舞蹈的文艺女孩,还梦想过当作家。因为初中物理老师的劝说才念了高中,考上浙江大学化工系,后来又到清华大学读研究生。如今,她的身份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从事与各种病毒打交道的工作。

父母:“她是国家的人”

当陈薇团队抵达武汉时,她面对的是当地核酸检测能力不足的挑战。

1月30日,陈薇团队的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已经开始运行。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核酸检测时间大大缩短,加快了确诊速度。陈薇在接受央视《新闻联播》采访时说:“疫情就是军情,疫区就是战场”。

再后来,陈薇率领科研人员建立了一套“核酸检测—抗体筛查—多重病原检测”的鉴定链条,在武汉火神山医院等3家医院推广应用,为临床诊断准确率和治愈率发挥了作用。

陈薇父亲陈李坤从电视上看新闻才知道女儿又冲到了一线。

每年春节,只要陈薇有时间都会回兰溪老家。但今年没回,她也未告诉父母去武汉一事。

陈李坤记得女儿最近一次回家还是元旦前。当时,陈薇在兰溪呆了2天,临走,父亲问陈薇:“啥时再回来?”陈薇说是年三十。

当初给女儿取名陈薇,一是陈李坤喜欢花草,二是在他眼里“蔷薇花虽然普通,但花期很长能开半年,低调不张扬,不管风吹雨打始终能够怒放”。

2月3日(正月初十),陈薇挤出时间往兰溪家中打了新春第一个电话。整个春节,陈薇和家里也没怎么联系,“只偶尔发过几条信息”。终于接到了女儿的电话,陈薇的母亲高兴地笑出声来。

陈薇父母都清楚,“她是国家的人”。陈薇已不是第一次临危受命。2003年,“非典”爆发,陈薇率队在最短时间内率先推出防治非典新药——重组人干扰素喷鼻剂,并获准进入临床试验;2014年,西非大规模爆发埃博拉疫情,陈薇团队成功研发出世界首个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也是首个冻干剂型埃博拉疫苗。

疫苗研制的“种子选手”

在武汉,陈薇团队一边精准筛选确诊病例,一边争分夺秒地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在此次抗击新冠疫情中,陈薇领衔的新冠疫苗研制团队,也被视为疫苗研发的“种子选手”。

3月16日,陈薇团队研制的人腺病毒载体疫苗,成为国内第一个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这也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新冠疫苗。4月12日,疫苗二期临床试验启动。

8月11日,陈薇团队的人腺病毒载体疫苗获得国家专利,成为国内首个进入临床获得专利权的新冠疫苗。目前,该疫苗已经获得俄罗斯和巴基斯坦批准,开展三期临床试验。

9月7日,陈薇介绍,团队研发的重组新冠疫苗对已经发生变异的新冠病毒能够完全覆盖。从目前来看,年产3亿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他们正在努力扩大产能。

陈薇的朋友、画家陈军评价陈薇是“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去实验室的路上”。“只要她一钻进实验室,啥时候出来是不知道的。她长年累月像拼命三郎似的干着,我们这帮老朋友都很心疼她!”陈军说。

不管是非典时期,还是此次武汉疫情期间,陈薇的研究对象在陈军看来都是“很恐怖的,是各种致病微生物,包括鼠疫、炭疽、埃博拉……每一天,都充满挑战。她的工作就是“与毒共舞””。但陈薇说,“穿上了这身军装,这一切就都是我该做的”。接受央视采访时,陈薇表示:“疫苗作为用于健康人的特殊产品,对疫情防控至关重要。我们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我们正在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推向临床、推向应用,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央视

新闻推荐

上半年安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

星报讯记者从安徽省经信厅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较1~5月提高1.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3个百分点,居...

界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界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