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桥镇:战“疫”一线的选调生

江淮时报 2020-03-06 10:50 大字

“大姐,同一车辆禁止乘坐两人出村,现在上级要求执行‘111’政策,也即是每户每一天只能出去一人,如果不是购买生活必需品或者看病,是禁止出入的,现在新冠病毒传染依然严重,我们要时刻注意自身安全。 ”在界首市代桥镇刘寨村疫情防控服务点上,选调生王强强正在认真劝返来往群众。

王强强是界首市代桥镇2018级的选调生,中共党员,现在还不到24岁,典型的一名95后。疫情防控期间王强强负责的是代桥镇刘寨村。

该村地处界首市东南部,与阜阳市颍泉区、临泉县交界。该村村庄散、乱、小,岔路、小路比较多,另外还有一个南季湾自然村与颍州区九龙镇、临泉县谭棚镇毗邻,和刘寨村隔泉河而望。这些造成了刘寨村疫情防控工作压力大、任务重。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们没有请战书、也没有红手印,只有义无反顾,作为一名年轻的选调生党员干部,就要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扛起那面鲜红的党旗,始终守护在人民群众面前”。王强强这样说。自大年正月初十到岗,他就坚持白天不间断到自然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劝导聚集群众。在宣传之余到外地返乡人员家中陪同村医监测体温、开导劝解返乡居家隔离人员。夜晚,他同值班人员一起,在疫情防控服务点值守到深夜。同志们劝他早点休息,他总是说自己年轻,熬点夜没有什么。

群众的不理解是所有奋斗在 “疫”线上战斗人员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有一次,他在大王庄自然村巡逻劝导聚集人群时,就遇到了个别群众的不理解,甚至恶语相对,他总是笑脸相迎,耐心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在劝返过程中,听到更多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虽然有时候也感到委屈但我不气馁,我会换着法的让不理解的群众理解疫情防控的重要性。 ”王强强如是说。

在抓好战“疫”工作的同时,他还不忘群众的生产发展。

受疫情影响,刘寨村的双创车间迟迟不能复工,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车间不能复工,群众就不能就业,耽误的是群众的收入。 ”他多次与界首市福斯特渔具的负责人沟通并承诺由村里对扶贫车间进行消毒,协助给工人配发口罩,并帮助扶贫车间做好复工复产的资料准备,终于感动了公司负责人,同意复工,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复工复产。

“刘寨的双创车间离总厂较远,原材料供应、监督监管,对扶贫车间消毒、工人体温检测工作都较为困难,”界首市福斯特渔具的马总介绍,“王强强承诺帮助办理复工复产手续资料,保障原材料供应,帮助公司对扶贫车间进行每日消毒、工人体温检测等工作。解决了我们很大的困难,很感谢他,也让我们增强了在这里发展的信心。 ”目前,已经有9名工人在刘寨村双创车间开始工作。 “在这里,每天能挣60-100块钱。活也不是太重,还能照顾家里,我很满意! ”刘寨村大孙西自然村的贫困户张秀真大嫂很满足。

受到疫情影响的不仅仅是双创车间,还有该村的养殖大户康泽家庭农场。该农场自前年开始养殖芦花鸡,直接供应合肥市场,生意一直做得很好。春节前又有近3万只芦花鸡即将上市,“年前销售了一部分,剩余近1万只成熟芦花鸡,原打算留到春节后卖个好价钱,”该农场负责人石素灵说,“没想到,这突如其来疫情,让我不知所措。 ”

王强强知道后,就利用村里的微信群和自己的朋友圈帮助推销,当起了“推销员”。还别说,效果还不错,一下子就销售了近2000只。 “现在天天都有群众来买,剩下的已经不多了。 ”石素灵不再为了卖鸡发愁了。

青春建功,战役有“我”,面临疫情,王强强说:“我们选调生作为组织精心培养、社会给予厚望的年轻干部,在党和国家面临困难时,只能有前进的锐气、不能有后退的借口,只能有身先士卒的勇气、不能有畏缩不前的恐惧。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桑艳峰

新闻推荐

防疫生产两不误 兴安界首镇日加工柑橘30余万斤

本报讯(通讯员廖淑菊王浩记者秦丽云)20日,兴安县界首镇组织40多名志愿者来到大洞村贫困户蒋春丽家中,为其采摘柑橘并帮助...

界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界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