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剪纸人黄惠玲:8米长卷《湘江战役》剪出“红色情怀”

桂林日报 2019-07-23 12:15 大字

正在创作中的黄惠玲。

黄惠玲剪纸长卷作品《湘江战役》局部。

《湘江战役》剪纸作品上黄惠玲细心剪出的文字。

一把剪刀、一把刻刀、一卷红纸、一双巧手,兴安剪纸人黄惠玲埋头苦剪100多天,生动地再现了85年前那一场发生在桂北大地上的湘江战役。这幅剪纸长卷长约8.5米,出现了上千个人物形象。黄惠玲说,她要以这种方式传播长征精神,也以此纪念许多像她父亲一样籍籍无名、为和平默默奉献的老兵。

□本报记者韦莎妮娜通讯员侯呈志文/摄

“你走了那么多年了,我还是第一次来看你,爸爸。”在湘江战役烈士纪念碑园的建设捐资者名单里,黄惠玲找了好一会儿,才从一堆密密麻麻的名字里,找到了父亲黄德森的名字。夏季午后的太阳很大,松柏随风摇摆,在石碑上投下了一块肃穆的阴影。

85年前,那场发生在桂北大地上的战役,被视为是红军长征中最惨烈、最悲壮、关系到我党我军前途命运、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战役。黄德森是一位老兵,13岁就加入了桂北游击队。在黄惠玲小的时候,他经常给黄惠玲讲述战争中的故事。战士们在生死关头舍身忘死的壮举,极大地震撼了黄惠玲幼小的心灵。

在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建立的时候,黄德森向建设方捐资300元,名字便被刻在了捐资者名单上。“父亲以前总是说,想他了就来碑园看看他。可这么多年了,因为种种原因,我还是第一次来。”2011年,黄德森去世,心怀愧疚的黄惠玲一直在琢磨用什么方式向父亲和父亲一样的老兵们致敬。

今年,是湘江战役发生85周年。黄惠玲便萌生了用剪纸的形式再现湘江战役的想法。她从3月份开始构思,到打草稿、剪、刻、修正等,前后历时100多天,于最近终于成功剪出这幅长8.5米、宽0.7米的巨幅剪纸作品《湘江战役》。黄惠玲告诉记者,在创作这幅剪纸作品的过程中她边剪边想,边剪边添加,甚至有时在梦境中都是剪纸的场景。

用剪纸去描述战争,并且在细节上呈现,难度很大。由于长时间坐着剪纸,黄惠玲的颈椎、腰椎和眼睛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痛,但为了传神地创作出这幅作品,她四处查找资料,观看关于湘江战役的电视剧,并多次到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采风。

“这个是红军老大娘送自己的儿子去参加红军,这个是界首的老街,还有酒坊。这一部分就是红军的伤员在界首的红军堂,你看这上面,墙上面我剪出了‘红军万岁’的字样。”

黄惠玲介绍说,剪纸规格定为8.5米、宽0.7米是有寓意的。8.5代表湘江战役85周年,0.7代表新中国成立70周年。

黄惠玲说,《湘江战役》剪纸作品分为4个部分,上面有近千个人物,主要刻画了4个场面,分别是红军抢渡湘江过界首的战斗场面、红军进瑶寨华江瑶族人民送子参军的场面、瑶族人民送水送饭给红军的军民鱼水情场面,以及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翻越老山界的场面。

作品大功告成后,黄惠玲终于舒了一口气,像是完成了自己一个长久的心愿。“我是一个剪纸人,我做这个只是希望以自己的方式,把我所理解的长征精神表达出来,传播出去,向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那些为新中国解放事业、为后人幸福生活牺牲自己的前辈们致敬。”黄惠玲说。

新闻推荐

红军壮烈突破第四道封锁线

■新华社记者马云飞黄浩铭黄可欣桂林市兴安县的界首渡口,清碧的湘江静静流淌。在这里,它只有一百多米宽。1日上午,再走长征...

界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界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