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环境吸引大项目 聚焦界首工业发展系列报道之三

阜阳日报 2018-11-22 10:36 大字

本报记者 冯启俊 11月11日,界首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招商引资工业项目南都电源-华铂科技二期项目举行正式投运启动仪式。这一投资31亿余元的重大项目,从项目谋划到建成投产,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2017年4月16日,市委书记李平率队到位于浙江临安市的南都电源动力股份公司,会见南都电源总裁陈博,希望双方在更深、更高、更大范围内开展进一步的合作。此时,南都电源正准备投资进行二期改扩建工程。此次高位推动的合作之旅,坚定了南都方面的信心,双方达成共识,将在界首的企业打造成为品牌和标杆企业。

项目进入正式实施阶段。然而,一个投资数十亿元的重大项目,在实施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土地、环境容量、能评等方面的困难。

面对困难,阜阳及界首市努力克服,加快项目进度,特别是土地收储中,华鑫二代厂区证件有遗失有抵押,如果抵押时间到期,必将耽误项目推进。经过反复与国土、房产部门及华鑫原股东协调沟通做工作,终于顺利完成土地收储。同时,积极与上级对接扶持政策,协调申报省有关政策支持项目,协调金融机构为安徽华铂科技融资。

界首市始终坚持环境为上不动摇,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力度,包括华铂科技等在内的一批体量大、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好项目纷纷落地,为工业创新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项目的快速推进,就是体现界首发展环境的一个亮点。为更大力度推进项目,界首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建立项目管理员制度,在全市范围内选调80人作为项目管理员;建立项目工作组制度,与每个项目有关的职能部门,各建立一个工作组;建立项目工作主体制度,对每个项目明确牵头单位,决不允许单位之间推诿扯皮。这种形势下,界首的工业项目月月有开工,一批批优质项目争得来、引得进、建得好。

对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就是效益。从立项审批、规划选址,到开工建设、投产达效,这种高效率、快节奏,为企业发展赢得了至关重要的时机。

围绕工业创新发展,界首还把服务企业作为第一责任,按照企业需要什么就服务什么的要求,持之以恒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打造优质的服务环境。

致力打造企业发展的硬环境,界首把园区平台作为根本支撑,以田营、光武、东城、西城四大园区为基础,举全市之力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为工业发展提供更高层次的舞台。目前,阜阳界首高新区已通过科技部专家组实地考察,有望于明年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已成功获批,填补了皖北空白。实施总投资28.3亿元的高新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PPP项目,着力提升园区综合承载力。支持企业投资110亿元,采取“园中园”方式,建设铝基产业园、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园等专业园区。投资8亿元,建设众创空间、中小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平台52万平方米。新增国家火炬高分子材料特色产业基地等国家级牌子17个。阜阳界首高新区在2017年度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中,位列第六、皖北第一。

致力打造企业发展的软环境,界首坚持把政策支持作为重要保障,研究制定“1+X”奖补政策体系,对不同类型、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实行差别化扶持,切实为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重视企业、支持企业、服务企业,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在界首营造的“暖巢”中,一批批企业加速成长。

“落户界首七八年时间,我们每年都以30%左右的速度递增,目前已经发展到年产值20亿元、工人700人的规模,今年被评为全省民营企业纳税百强。”在光武工业园区的东锦资源再生科技公司,企业负责人高兴地说,界首良好的发展环境,保障了企业持续做大,企业的二期工程已经于8月份开工,投产后企业发展将再上新台阶。

“2015年以来,企业一直保持营收20%、税收30%的速度增长,今年我们将实现‘亩产’1400万元。”在光武园区的天能电池(安徽)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对在界首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界首不仅有充足的再生资源,更重要的是党委政府在招商、亲商、安商上不遗余力。”康命源(安徽)塑料科技公司负责人为界首点赞。康命源去年落户界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实现了建成投产,产品供不应求,今年可望实现产值2亿元以上。

春江水暖鸭先知。日益优化的营商环境,增强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界首的信心,投资高地效应日益显现。1-10月,界首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重点项目39个、总投资231亿元,引进的南都、天能分别投资60亿元、25亿元。

新闻推荐

回乡办厂带动就业

本报记者杨静文通讯员陈晓东临近年底,阜阳市凯东服装有限公司的老板梅东正忙着调动工人赶制订单,刚刚过去的“双11”给公司...

界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界首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