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办厂带动就业
本报记者 杨静文 通讯员 陈晓东 临近年底,阜阳市凯东服装有限公司的老板梅东正忙着调动工人赶制订单,刚刚过去的“双11”给公司带来了大量订单,而即将到来的“双12”、元旦,也有忙不完的活儿。虽然忙碌,可比起上半年的迷茫无措,梅东如今踌躇满志,他觉得回乡创业这步路算是走对了。
记者从市人社局了解到,今年以来,受国内外各种经济因素影响,阜阳市像梅东这样返乡创业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凭借着在外发展积累的资金、经验和勤劳智慧,在家乡开拓出新的创业之路。 家乡创业环境好
年近40岁的梅东是颍泉区行流镇人,多年前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怀揣着对大城市的憧憬和向往,远离故乡外出打工,在常州市的一家服装厂埋头苦干多年。熟悉了服装的各个流程及操作规范后,经一个朋友介绍前往广东潮州,开始接触婚纱、晚礼服、珠衫等礼服制作。
“做了一段时间后,我开始觉得打工不是长久之计,想要自己办厂,后来在潮州本地开了一个晚礼服加工厂。”梅东说,经过几年的努力,客户稳定,厂子越来越红火,可这两年受到经济形势、人员成本等各种条件的制约,沿海地区不再是曾经的淘金地,他开始有了回乡创业的念头。梅东表示,回乡创业不止是为了自身发展,他也想为家乡的人们做些事。今年8月,他和团队回到了行流镇。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更是给了他一剂强心针。
“家乡无论是投资还是经济发展环境都有了很大改观,人力资源丰富,创业政策优惠,我下定了决心回乡创业。”梅东说,经过一番考察和当地政府的协调,厂地最终选定在行流镇王官村扶贫车间。今年10月,他正式注册“阜阳市凯东服装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多万元,占地1000平方米,公司初期投资100余万元,购置了生产机械及原材料等,吸纳本地劳动力100余人,其中仅贫困户就占36%左右。“目前公司运营得还不错,未来,我们希望在团队的努力下,除了打响‘凯东’这个品牌,还能带动更多乡亲就业致富。”梅东说。
首次创业地选在家乡 和梅东不同,今年26岁的界首市王集镇秦庄村返乡创业人员陈洪浩,则是把自己第一次创业的目的地就选在了家乡。
在位于秦庄村陈老庄自然村的界首市顺顺服饰有限公司,记者看到近百名工人正在埋头忙碌,一名精明干练的小伙子在车间里来回走动,认真检查产品质量。他就是这家服装厂的创办者陈洪浩。
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由于头脑灵活、待人真诚,陈洪浩一路从一线学徒工做到了技术员、小组长、车间主任,对服装制作的所有流程都了然于胸。凭借老板的信任和赏识,他除了管理生产外,还时常参与厂里的业务洽谈活动,累积了不少人脉。
2017年,陈洪浩回家过春节,了解到家乡这几年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政策,加上综合考量目前的经济形势,他决定自己的创业就从家乡起步。“一方面因为孩子要上学,家里父母年纪也大了,我想回乡有个照应,更重要的是现在家乡经济发展潜力大,既然在外困难重重,不如踏踏实实回家乡起步,这样更安心。”陈洪浩说。
说干就干,陈洪浩利用在外打工积攒的资金和人脉回乡创业,开办了顺顺服饰有限公司。初期投入100多万元,建设了1400平方米的厂房,购置了套结机、双针机、拷边机、电脑平车等制衣相关设备。今年7月初,服装厂正式开工,主要生产女士羽绒服、衬衫、夹克、风衣等。
和梅东一样,在家乡发展顺利后,陈洪浩也开始帮扶家乡的贫困户,为他们提供就业的机会。同时,他还多次邀请有创业意向的返乡人员到自己的服装厂,为他们详细讲解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创业经验,鼓励他们返乡创业,带动更多的乡亲致富。
下一步,陈洪浩计划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招收更多的留守妇女和就业困难人员,让她们在家门口就业挣钱。 帮助创业者走好每一步
记者从市人社局了解到,目前,阜阳市转移就业劳动力已有350余万人,经过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等沿海发达地区近两年转移就业劳动力状况的调查摸底,受到经济形势等各种因素影响的群体近10万人,其中数万人有返乡就业、创业的意向。为了给这些返乡就业、创业人员提供良好环境,市人社局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桂超告诉记者,在实施好现有就业创业相关政策的同时,市人社局还多层次开发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强化一站式服务,依托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民营招聘企业,增加人力资源招聘场次,扩大网上招聘的覆盖面,开通就业服务绿色通道等,帮助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
“我们还将充分发挥‘接您回家’活动品牌和人口红利释放进程,引导经济发达地区的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数据流回流,加快促进阜阳市由‘农民工大市’向‘创新型工匠大市’迈进的步伐。”桂超说。
新闻推荐
颍州晚报讯(通讯员李敬)日前,2018年9月份“安徽好人”评选揭晓,界首市崇文中学老教师吕显才当选。吕显才,男,1932年8月出生,界首...
界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界首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