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退出中小企业登上前台

阜阳日报 2018-11-04 15:24 大字

本报记者徐风光通讯员王浩

经过上世纪80年代粗放式大发展后,改革开放的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乡镇企业完成历史使命,民营中小企业走上历史舞台。乡镇企业入城进园经历了十余年大发展,乡镇企业进入了发展第二阶段,由乡镇企业向非公企业跃升。这个重要的转折阶段,以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为标志。上世纪90年代以来,阜阳市非公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在社会经济中的积极作用得到各界认同,非公经济在阜阳经济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高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阜阳大多数乡镇企业是特殊年代的特殊产物,起步水平不高,初始积累不足,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仅凭个人的经验和能力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与此同时,乡镇企业领域相对狭窄、规模较小、水平较低、产业层次较低,亟待提档升级。

据《阜阳市志》(1986—2010)记载,1992年至1998年,阜阳市乡镇企业发展由小打小闹开始向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转变。

作为“四专两厂”的典型代表,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户办厂界首云龙粮食机械就是在改革开放之初发轫并不断成长壮大起来的。企业创始人曹全礼带领家族从生产榨油机起步,延伸到水泵生产,不断摸索创新,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丰富产品类型,到1997年开始转型,从事粮食机械生产。如今,云龙粮机已成长为国内粮食机械的领军企业,是中储粮的稳定供应商。

在云龙粮机确定发展方向的1997年,阜阳全市乡镇企业上缴税金9.78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31.1%;农民纯收入中来自乡镇企业务工的部分达923.6元,占农民纯收入的40%。

这种势头延续到了1998年底。彼时,全市乡村办企业发展到6706家,设立工业园区90个,年销售收入千万元以上企业248家,全市乡镇企业实现年产值365.8亿元,是1991年的7.9倍。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国家治理整措施相继出台,企业面临巨大挑战和发展机遇,一批产品落后、科技水平低、规模小的企业经受不住考验而关停倒闭。

同时,乡镇企业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和结构调整步伐,总体是向数量和质量并重转变。招商引资,加快技术改造,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实施公司制改造——成为这一时期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通过整合,乡镇企业个体规模显著增大,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在各地政策的引导扶持下,大部分企业进入工业园区或小城镇发展。2000年,阜阳大部分乡镇企业实际上已被非公有制中小企业所取代,真正意义上的乡镇企业已不复存在,阜阳进入非公企业和个体经营户为主体非公经济发展新时代。

加快发展生力军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党的十六大报告对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相互关系作出明确规定。为私营经济在市场竞争中与公有制经济处于平等地位提供了坚实政治基础。这无疑是对发展私营经济生产力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体制支持。

在此基础上,乡镇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2005年6月,阜阳市正式发文撤销市乡镇企业局,各级政府相继撤销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在乡镇企业完成历史使命的同时,取而代之的民营中小企业在全市工业经济领域逐步占据重要位置。

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以来,阜阳市民营中小企业增加值总量逐年增加,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逐年提高,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非公有制经济对国民经济总量的贡献份额呈逐步上升趋势。如今,国退民进,全市经济总量中超过七成来源于非公经济,非公经济已成为阜阳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全市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已经超过国有经济。

2018年上半年,全市民营经济完成税收121.25亿元,占全市税收比重的75.47%。截至2018年6月底,阜阳市民营企业发展到82263户,同比增长34.26%;个体工商户发展到328457户,同比增长18.34%;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147.78万人,同比增长20.89%,非公经济成为阜阳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新闻推荐

醉酒驾车,等红灯时睡着了

颍州晚报讯(通讯员王贺鸿孟军余静)近日下午,一辆白色汽车途经界首市人民路与东旭路交叉口等红灯时,绿灯亮了也不前行,后面的车...

界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界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