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镇域内“走教”,学校教育资源共享 镇域一体化办学的舒庄探索

阜阳日报 2018-10-24 08:12 大字

本报记者 徐风光 通讯员 赵亮 10月18日下午两点,界首市舒庄镇中心小学英语教师许灵骑着电瓶车,到了4公里开外的粉庄小学,给那里四年级的学生上了一节英语课。

实际上,今年以来,每周三、周四下午,许灵都会到粉庄小学上课。许灵的到来,让粉庄小学负责人王刚感觉轻松了不少。由于地处偏远,师资力量欠缺,粉庄小学曾一度没有专职教师上英语、音乐课,学生也在不断流失,低谷期仅有百人左右。

粉庄村小的情况在舒庄镇的不少村小不同程度存在。农村小学布点多、班级规模小、办学条件差距大和教师队伍不稳定等情况一度让基层教育部门很无奈。

“舒庄镇位于界首市的最南端,距界首市区超过50里地,学校基础条件虽然得到改善,但离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教学质量上不去,生源就会流失,老师也留不住。”舒庄中心校校长王军介绍。

为此,舒庄镇以逆向思维解决问题,按照“资源共享、联合互动、巡回走教、整体发展”的总体思路,率先在阜阳全市开展探索,将镇域内的7所小学,统一组建到舒庄小学教育集团旗下,统一财务、人事管理、教学科研,集中力量统筹分布办大事;集团内部统一调配教师资源,按需“走教”。

“在教师交流体制上,我们探索两种模式。”舒庄中心小学校长张振华表示,将优质教师定点定期下派到薄弱学校任教的同时,探索“一师任两校兼职走教”模式,针对各校区音、体、美、英语教师短缺的问题,实行一师多校任教、兼职走教的形式。

正是这种镇域内集团化一体化办学模式,让粉庄小学从里到外发生了蜕变。英语、音体美等课正常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素质也更高了;与此同时,集团将粉庄小学更名为舒庄中心小学东校区,并统筹资金,投入10余万元改善学校软硬件环境。

看到家门口的学校变美了、教育教学也正常了,在临泉某小学就读的董勇也回到了粉庄小学。当前,该校有40多名学生回流,而整个舒庄镇域内,不少偏远小学都在发生变化,总计回流学生近200人。

舒庄镇镇域集团化、一体化办学模式初见成效。王军介绍,这种模式是在中心校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打破校际界限,按照完全小学地理分布、学生就近划片入学和各小学教师的余缺情况,进行统一调剂调配,教师由“学校人”变成了“集团人”,同一学科教师可以为多所学校的学生“走教”上课,解决了学科教师短缺、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界首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将这种模式形成了工作案例,他们认为,这种镇域集团化的办学模式,创新了教师调配机制,使教师资源得到优化,农村小学师资不足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同时,资源共享一体化,也提高了教学设施、图书资料、活动场所、教科研成果、教育资源库等有限资源的利用率,解决了农村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小学的教育教学资源短缺问题,为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5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推进乡镇中心学校和同乡镇的小规模学校一体化办学、协同式发展、综合性考评。将中心学校和小规模学校教师作为同一学校的教师“一并定岗、统筹使用、轮流任教”。

界首市教育局局长张辉介绍,舒庄镇的探索在中心校管理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小学一体化办学力度,为该市农村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探索。界首市教育局将认真调研,积极总结,适时探索完善“镇域一体化”管理机制,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以此推动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新闻推荐

广泛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硬仗

本报讯(记者杨燕通讯员盛亚)10月17日,全市社会扶贫工作经验交流会召开。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树生,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劲松,市...

界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界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