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机械化 秸秆综合用

安徽日报 2018-09-20 11:58 大字

本报记者 安耀武

秋风起、天渐凉,又到了玉米收获的季节。 9月18日,记者在界首市看到,大型收割机来回穿梭作业;开阔的晾晒场上,一堆堆金灿灿的玉米棒颗粒饱满,煞是喜人;乡间的水泥路上,不时有满载玉米的车辆驶过……一派丰收景象。

在砖集镇姜洼村利民家庭农场连片种植的玉米地里,联合收割机正开足马力,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排排玉米秆瞬间倒下。机器过后,地面上留下一层层粉碎过的玉米秸秆,两个来回过后,收割机开始倾吐金黄的玉米粒。

手捧着玉米粒,农场主刘磊昌高兴得合不拢嘴:“今年玉米亩产达到1200斤,比去年每亩增产200斤,这可多亏了全程机械化生产。 ”

刘磊昌的家庭农场今年种植了200亩玉米,夏种时采用玉米精播机播种,除草时采用电动喷雾机,防治病虫害时采用无人机喷药。 “特别是在玉米播种前,采用五铧深耕机深翻土地,土壤结构得到中和改善,使得玉米根系发达,玉米秆长得粗壮挺拔,为玉米丰收打下了基础。 ”刘磊昌告诉记者。

“他不仅是一位种粮大户,还是秸秆处理专家。 ”砖集镇宣传委员刘渊说,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燃烧污染环境的问题,该镇党委、政府积极鼓励扶持刘磊昌成立秸秆综合利用车间,专门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青贮饲料和生物质燃料颗粒。 “秸秆综合利用车间吸纳了村里贫困户在这里常年务工,车间成了名副其实的‘扶贫车间\’,环保与扶贫一举两得。 ”刘渊说。

在秸秆综合利用车间附近的秸秆收储点,记者看到村民们开着一辆辆装满秸秆的三轮车从周围乡村赶来,在收储点排队等待收购。“这些秸秆以前要么烧掉,要么堆在房前屋后,污染环境。现在有了秸秆综合利用车间,俺们一亩地产生的秸秆能卖80元,谁还舍得再乱烧乱扔啊! ”村民们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打过捆的秸秆,整齐地堆放在一起,像一座座金黄的小山。车间里,伴随着嗡嗡的响声,工人们把刚刚收购的秸秆通过秸秆揉丝机粉碎,经过打包氨化后变成青贮饲料。这些青储饲料是牛羊的美食,销售给养殖户一吨可以卖600元。

“现在,全镇仅刘磊昌的一个车间就可以消耗1万多吨秸秆。随着秸秆利用途径增多,秸秆成了‘香饽饽\’,禁烧工作也不再难了。 ”刘渊告诉记者。

新闻推荐

臧家公馆修复保护令人期待

本报记者杨燕通讯员聂洪斌近日,界首市政府将臧家公馆附近的棚户区纳入旧城拆迁改造范围,这意味着界首唯一一处省级古建筑重...

界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界首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