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坊街木楼留存记忆
本报通讯员 谢树立 董曙光 文/摄
在界首市,有一处保存完整的优秀传统民居建筑——油坊街木楼。据了解,木楼位于界首市区西城街道信义社区油坊街北首,是在2007年界首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的。专家介绍,油坊街木楼是隐没在界首老街里的民国建筑,不仅是界首独有的,也是皖北地区所仅有的民国建筑。
走近细看,油坊街木楼结构比较严谨,楼内有木栏小廊、木楼梯、木格门窗,一人合抱的杉木大梁上雕刻有卷云、花卉、龙头龙身等纹饰,精巧细腻,衬托出室内独有的风格。木楼的整体风格与民国时期苏沪地区的民居风格较为一致。
据居住在这里的老人介绍,民国和抗战时期的界首,南北纵横街道有70多条,而致中街是当时最为繁华的街道,街道内各种商号商行、店铺200多家。每当夕阳西下,玻璃街灯映红街道,灿烂辉煌,人头攒动,讨价还价之声不绝于耳,是此一时期闻名遐迩的“小上海”。
那么,为何皖北地区只有界首保留了这样的建筑呢?笔者经继续询问和查证得知,这也是有一定历史原因的。抗战前,界首隶属于安徽太和县,位于安徽临泉县刘兴镇(今界首颍南)以北、河南省沈丘县皂庙镇以东,为豫皖两省沈丘、太和、临泉三县交界处的小集镇。当时,四周是一片平原沃野。抗战爆发后,界首因得沙河水运之利,各地灾民、客商小贩从八方蜂拥而至,并纷纷在此安居乐业,很快形成了日益繁荣的局面。至1939年,界首成为豫皖边区商贸、运输中心,由此带来的木楼建筑群也颇具规模。
如今,随着界首城市现代化的不断崛起,昔日的油坊街失去了它过去的繁华,但它已经留在了几代人的记忆里,让人们永远叙说着油坊街和油坊街木楼的故事。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任秉文)记者从界首市获悉,今年前8月,该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突破100亿元,达到103.8亿元,位居全省第八。据介绍,今年以来,界首市加快推进工业重点项目建设,为县域工业注入了发展新动能。截至8月底,该市已累...
界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界首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