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徐凤龙的木雕艺术人生

阜阳日报 2016-11-23 15:51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郭晓林 通讯员 王海涛

走进徐凤龙的木雕工作室,一件件木雕作品摆满了整间屋子。构思、勾画、执刀……拿着一块木料仔细端详的徐凤龙,静静构思后,拿起铅笔在木料上勾画起来,一会儿功夫,一幅栩栩如生的龙凤图就浮现出来。

今年67岁的徐凤龙是界首市西城街道徐增庄人,也是界首木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有人称他为木雕大师,他却说自己是位地地道道的农民。

徐凤龙自幼酷爱文字、书法、绘画艺术。他的父亲从事木工雕刻,母亲是一位绣花、印花、制版和针线活高手。受家庭熏陶,从孩提时,徐凤龙就把泥塑、木雕当成自己的“玩伴”。当玩木头的少年长大后,他才真正地感受到木雕的魅力。后来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军旅生涯,他都一直在学习泥塑、木刻、绘画等民间工艺。

“木雕是个细活,不仅要动脑子还要有耐力和体力,有时想雕刻出一件满意的作品,光构思就得两三个月。”尽管如此,徐凤龙依然坚持白天干活,夜晚与青灯相伴,一刀一笔、一丝一毫揣摩构思,在片片木板和块块树根上,倾注着对木雕艺术的痴迷和热情。

2014年4月,徐凤龙与儿子徐涛在界首市西城街道办事处徐增庄自然村创建界首市龙凤木艺制品有限公司,逐步发展浮雕、壁画、圆雕、根雕等综合木艺雕刻,创出了界首木雕的特色品牌。

50多年来,徐凤龙在继承和发扬界首木雕工艺上,不断追求,苦心钻研木雕艺术,探索界首木雕艺术。如今,徐凤龙的木雕技艺已炉火纯青,作品以巧妙而灵动的构思和娴熟而精湛的手工见长。主要雕刻木版画、太师椅、八仙桌、条几、屏风、虎戏群猴、猴观灵芝等产品。

界首木雕以平面浮雕为主,工艺精细,造型优美,结实耐用,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加上悠久的历史传承,是民间一项不可多得的手艺。位于界首市城北的徐增庄、刘火神庙村等地更是有着几百年的木雕历史。

然而,伴随成就而来的却是一些失落和担忧。徐凤龙介绍,近年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界首木雕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逐渐走向衰落,其技艺的传承和发展面临濒危。但是,对徐凤龙来说,自己坚守几十年的传统手工艺,一定要继续传承下去。

近年来,徐凤龙坚守着界首木雕的阵地,他面向社会免费传授木雕技艺,培养新人,希望界首木雕艺术得到传承、保护、创新和发展。

2016年,界首木雕技艺被列入阜阳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有效保护这一非遗项目,界首市非遗保护中心积极鼓励和扶持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并组织、支持界首木雕艺人走出去,参加全国非遗博览会、民间传统工艺大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等展演展示活动。

新闻推荐

部公布《关于公示第一批“星创天地”备案名单的通知》,界首市安徽咱家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申报的“咱家田互联网+生态农业创新创业平台”和安徽丰絮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

本报讯(记者杨燕通讯员徐克东)日前,国家科技部公布《关于公示第一批“星创天地”备案名单的通知》,界首市安徽咱家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申报的“咱家田互联网+生态农业创新创业平台”和安徽丰絮农业科技...

界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界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