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触网升级 不及掩耳势蓬勃

阜阳日报 2016-11-23 15:47 大字

[摘要]全市电子商务发展扫描

   本报记者 任秉文 实习生 鲁海燕 通讯员 田玉堂

全市6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通过第三方平台开展了电子商务,30%以上的中小企业通过第三方平台开展了商品展示、网上营销等业务,大型商业连锁企业已基本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化……在此基础上,前三季度,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61.2亿元,同比增长63.1%。

今年以来,阜阳市把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推进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重要抓手,摆上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的重要位置,全市电子商务呈现氛围浓厚、发展迅速、方式多样、逐步规范的良好态势。

规模总量快速做大,平台支撑快速形成

   整理仓库、收发订单、装饰店铺、扫码发货……近日,记者来到颍上聚势电子商务产业园内的神龙电子商务公司时,公司负责人陈远正和员工们忙得不亦乐乎,“‘双11\’即将到来,眼下正在加紧准备,可不能错过这次机会。”

成立于去年4月的神龙电子商务公司是一家专门在网上销售阜阳土特产品的公司。今年7月17日至8月7日,该公司借助物流支持,联合阜阳杰夫电商、淘宝特色中国阜阳馆,进行线上活动策划及淘宝活动资源对接,实现了20天销售45万枚鸭蛋的业绩。“目前,我们的月订单基本稳定在50万元左右。预计‘双11\’前后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陈远说。

神龙电子商务公司的快速成长只是阜阳市电子商务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统计数字显示,截至目前,全市6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通过第三方平台开展了电子商务,30%以上的中小企业通过第三方平台开展了商品展示、网上营销等业务,大型商业连锁企业已基本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化。众多的制造企业、批发企业、农产品龙头企业、进出口企业或自建网站,或在阿里巴巴等第三方平台开设网店,吸引买家进入企业网站、网店。

规模总量做大的同时,阜阳市电子商务平台支撑加快形成。目前,由颍州区承办的淘宝?特色中国阜阳馆已基本建成,吸引了89家企业、6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签约入驻。由安徽苁蓉延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苏宁易购阜阳馆建成运营,其“雨醉江南”茗茶拥有淘宝平台5家店铺和天猫平台雨醉江南旗舰店、苁蓉旗舰店,分销商130多家,分销产品达80余种。

由美国黑森投资公司投资兴建的乐买商城本土电商平台建成运营,影响力和知名度日益增强。阜阳“掌上百惠”微商城借助微信平台,倾力打造阜阳人自己的电商平台,目前已入驻线下实体店2100多家,并开设了阜阳馆、太和馆等六个特色馆。与此同时,各县市区也纷纷借力阿里巴巴、淘宝、京东、苏宁、慧聪、淘实惠、邮乐购等知名平台,结合本地实际,加速在乡镇、农村布局电子商务。

电商主体快速壮大,县域特色逐步彰显

   得益于良好的政策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的不懈努力,今年以来,阜阳市电商主体快速壮大。全市涌现出安徽华源、颍州瑞富源、界首云龙粮机、光正食品等一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电商龙头企业,其中安徽华源公司年网上交易额达8亿多元,成为全市电子商务行业的领军企业。

阜阳杰夫、阜阳商厦、安徽瓦大农业、安徽新百农商网、颍上聚势电子、临泉易村通等本土电商企业加快发展。电商品牌建设加快推进,绿发鸡蛋、光正食品、菜小二、农夫果园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快速成长,影响力日益增强。

在电商主体快速壮大的同时,阜阳市电商发展的县域特色也逐步显现。如颍东区突出载体建设,加快推进阜阳电商快递产业园、东盛商城等一批重大电子商务项目;颍泉区突出产业集聚,以阜阳青年电子商务产业园、安厨电商产业园、保税物流园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通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最后一公里”瓶颈,加速推进电子商务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阜南县突出政府引导,着力推进电商***,与京东集团深度合作,在乡镇设立分店11家,发展乡村推广员110人;颍上县突出返乡人员创业,依托聚势电子商务产业园,加速农村电商布局,推动电商城乡联动发展,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网点600多个,上半年仅京东、农村淘宝就实现交易额2.5亿元;界首市突出产业特色,积极实施“互联网+产业集群”计划,筹建界首再生循环经济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与慧聪网合作共建慧聪界首产业带。

“近几年,阜阳市电子商务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先进地区相比还很落后,主要体现在电商企业规模较小、电商应用水平较低、电商专业人才短缺等方面。”市商务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阜阳市坚持以电子商务深度融入实体经济、支撑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放大产业优势,优化发展环境,完善支撑体系,加大扶持力度,突出构建良好的电子商务生态体系,力争到2018年全市电子商务发展主要指标年均增长60%以上,开展电子商务企业突破1万家,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00亿元,规上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80%以上,形成5个以上特色鲜明的电子商务集聚区。

新闻推荐

一边是废旧物品越来越多,一边是回收价格持续下滑,经营户利润低——再生资源回收期待“再生”

■本报记者何珂实习生张慧“收废报纸、矿泉水瓶、冰箱家电咯……”不知从何时起,这样的吆喝声逐渐消失。原材料价格下行,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原料需求萎缩,废品价格“低到尘埃”。“人力成本持...

界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界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