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先进位振雄风 亮点纷呈看界首
近年来,界首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从严治党新形势,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县域经济崛起之路,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政治清明的良好局面。 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2亿元,是2010年2倍;财政收入21.2亿元,是2010年3倍;固定资产投资81.8亿元,是2010年3.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1亿元,是2010年2.1倍,多项指标完成或超额完成预定目标,综合实力在全省同类县保持先进位次。
产业转型升级 一马当先走在前
2015年,界首市固定资产投资81.8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2倍、3倍、3.8倍;三次产业由2010年的23.1∶50.5∶26.4调整为16.3∶58.2∶25.5,综合实力保持在全省同类县先进位次。
今年上半年,界首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6亿元,同比增长10.7%,增幅居安徽省县级第2位;规上工业增加值59.1亿元,增长15.2%,总量、增幅分别居安徽省县级第11位和第3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居安徽省县级第1位。
围绕 “抓项目就是抓经济、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理念,界首市抢抓国家、省市重大政策机遇,建立健全项目谋划、建设、督查、考评制度,形成几套班子成员包联重大项目、月月有开工、季季有观摩的项目建设工作推进机制,累计实施省、阜阳市重点工程项目285个,完成投资194.4亿元。该市坚持工业强市,围绕“园区转型、产业升级、服务提质、企业增效”,出台支持实体经济、加快工业发展政策,开展企业发展服务年、推进年活动,规上工业企业由2010年的80家发展到238家;规上工业产值443亿元,增加值110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3.8倍和3.1倍;工业化率56.5%,比五年前提高16.5个百分点。 18家企业实现三板、四板挂牌,总量居阜阳首位。目前,界首循环经济发展呈现产业规模大、循环链条长、示范效应好等特点,三个产业园已形成年回收利用废旧蓄电池、废铝材、废塑料260万吨的产业规模,总量居安徽省首位。其中,田营产业园年回收加工废旧蓄电池50万吨、生产蓄电池极板 8500万套、电池 6000万只,分别约占全国的1/3、1/4和1/5,是全国最大的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专业园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启动“两区”建设,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专合组织达1630家,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15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 81家,产值突破73.2亿元。
城乡环境建设 同步推进更宜居
界首坚持规划引领,注重城乡统筹,不断完善规划、拉开框架、提升功能,推动城乡一体发展,城镇化率提高到43.6%。规划体系不断完善。确立了“一轴三区、一主两副”城镇化发展格局。
围绕“统筹改造老城区,完善提升东城区,加快建设颍南新区”,实施棚户区改造41万平方米、保障性安居工程106万平方米,新建高层住宅小区21个、城市综合体2个,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4平方公里。城乡发展协调推进。改扩建城区道路25条,新建沙颍河大桥4座,完成县乡道路升级改造103.6公里;6个美丽乡村示范村通过省级验收,11个示范村稳步推进,成功列为全省美丽乡村整县推进试点市。统筹推进城乡综合整治,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实际,推进“六项行动”“四城”同创,市容、环卫、规划、国土“四项职能”覆盖乡村,城乡环境治理、打非控违、垃圾以量计奖、三轮车专项整治等经验在阜阳推广。通过“丢垃圾”到“买垃圾”实践探索和采取艺术化宣传、推行村规民约、典型带动等措施,从思想上转变群众观念,并创新动员组织部、教育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残联、民族宗教局,发动党员干部、学生、个体工商户、残疾人等20万余人五支志愿服务队伍,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实现了每天数千吨垃圾被收集、清运、处理。据统计,截至目前,界首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投入资金达3亿元。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秸秆禁烧连续五年实现零火点。实施森林增长工程,森林覆盖率达22.7%;42个园林景观项目完成打捆招标,界洪河景观带、颍南植物园等8个公园游园,陆续建成国家级“两湾”湿地公园、省级莲浦湖湿地公园加快建设。
实施民生工程 人民更有获得感
界首市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倾力保障改善民生,2015年城乡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4436元、9840元,是2010年的1.8倍、1.9倍。
强力推进***,坚持精准识别,开展脱贫攻坚“一线实、一口清”活动,实现扶贫开发信息采集、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形成脱贫攻坚“1+24”政策体系,整合涉农专项资金3.2亿元推进脱贫攻坚。建立市乡村三级责任网络,开展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精准帮扶。五年累计投入各项扶贫资金12.1亿元,减少贫困人口6.5万人。滚动实施43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36.5亿元。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发放涉农补贴10.5亿元。社会保障日趋完善,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5%以上,新农保参保率达91.3%。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近年来,界首市累计投入教育事业经费19.6亿元,新建改建中小学、幼儿园238所,新增、改造校舍面积20.1万平方米,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妇幼保健院、市医院东区、中医院项目相继建成。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13人入选中国好人,10人入选安徽好人,优秀村书记鲍振平被追授为省、阜阳市优秀共产党员、村主任李子发获评安徽优秀共产党员并入围中国好人候选人。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扫黄打非”工作荣获全国先进。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投资2500万元实施“天网工程”,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连续5年位居阜阳第一,连续15年蝉联安徽省平安市。
坚持改革创新 发展活力更彰显
近年来,界首坚持改革创新,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坚持以改革的办法破除发展障碍,用创新的举措破解发展难题,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行政审批事项由115项减少到98项,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全面建立,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落地见效,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加强。稳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等改革,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加快财税、金融、投融资体制改革。开展预算管理、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和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推动农村信用社成功改制商业银行;成立专门融资机构,完善政银对接机制,完成融资45.6亿元。建立财政资金“以存引贷”机制,余额存贷比、新增存贷比居阜阳第一。加大农村综合改革力度。深入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在全省首创家庭农场贷款保证保险和专利权、林权证质押担保贷款模式,跻身“全省设立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试点县”。
该市不断强化创新驱动。加大科技创新资助奖励力度,推动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步伐,连续2次入选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扩大开放合作。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企业达209家,2015年进出口总额达1.5亿美元,是2010年的2.5倍。累计引进市外项目554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87.6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34个、10亿元以上项目6个,拉动了经济快速增长。
加强党的建设 核心作用大提升
工作中,界首坚持从严治党,以严的精神、实的作风,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各项任务。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党性党责党风党规党纪”专题教育年活动,开展“百名主职上讲台、千名书记讲党课、万名干部下基层”、“三争三创”“五亮五比”等活动,广大党员的党性观念、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加强基层组织、干部队伍建设。
大力实施党建“六大工程”,推行村书记擂台赛、发展党员全程记实、党员积分管理等制度,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乡村两级党组织换届工作圆满成功,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获评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市。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干部使用向基层一线、攻坚克难、突出贡献倾斜,选人用人公信度不断提高;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科级干部交流、重点岗位轮岗力度,在阜阳市率先开展优秀村干部挂任乡镇班子副职工作,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考核、结果运用和“三书两报告一记实”制度,扎实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和防控制度建设,强化党章党规党纪教育,推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记实,推动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一岗双责”全面落实。开展“清风正气”评议、整治“机关病”等活动,修订市委工作制度,建立法律顾问、“周议事”等47项制度,坚持集体决策“三重一大”事项,“五人小组”集体会商干部动议、巡查、反腐败等重点工作,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结合蹲点调研,提出党员领导干部“七讲七有七做”要求,党组织书记“十个必须、十个增强、十个解决”要求和合格基层党组织“七个好”标准,刻画出“不合格党员的20种表情”,在全市统一开展矫正活动,干部作风明显向好。
新闻推荐
9月14日上午,界首市交警联合教育、团委、文明办等单位,通过组织开展交通安全讲座、“体验式”交通劝导等活动,在开学之际为该市中小学生送上一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大礼包”。当天上午,10名身穿...
界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界首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