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打造优质艺术摄影版面

阜阳日报 2015-06-12 20:52 大字

[摘要]《阜阳日报·颍河周刊》“颍水撷英”版摄友座谈会侧记

阜阳市部分艺术风光摄影爱好者在座谈交流。

本报记者 曹炯 摄

  

  本报记者 尚原野

   《阜阳日报?颍河周刊》“颍水撷英”版是一个专门刊发阜阳本土摄影爱好者艺术风光摄影作品的图片版面,自去年10月14日出版以来,受到阜阳市摄影爱好者好评和读者朋友关注,目前已编发“颍水撷英”图片版25期,刊登摄友照片257幅。为做好图片稿件的组稿和编发工作,阜阳日报社6月5日下午召开“颍水撷英”版摄友座谈会,来自全市的11位艺术摄影爱好者代表济济一堂,交流艺术风光摄影经验,就如何打造影友爱拍、读者爱看的品牌图片版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搭建交流学习平台

艺术风光摄影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报社召开此次座谈会,旨在为阜阳当地摄影爱好者搭建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让大家在交流中切磋技艺、互相启发,提升艺术风光摄影能力和水平。

“在QQ群里聊得很热闹,见了面才发现互相都不认识,参加这种集体活动的机会平时太少了。”在市电信公司工作的汪丽说,自从报社注册了“颍水撷英”QQ交流群以来,现在已有170名成员加入,每周五的《阜阳日报》“颍水撷英”出版以后,大家都要在群里面议论一番,看一看谁最会选角度、谁会用图片讲故事。现在,刊发艺术摄影作品的途径比较少,随手发在自己的微信空间里,点击率和关注度都不高;想发表在《大众摄影》这样的国家级刊物上,难度又非常大。阜阳日报社去年开辟的“颍水撷英”版,为大家创造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作为摄影爱好者,要利用好这个平台,用一组组鲜活的照片记录阜阳的风土人情。

来自市邮政公司的徐雷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说,很多摄影爱好者在艺术风光摄影实践中,都是在各自关注的领域不断摸索经验,由于缺乏高手指点,有时要很长时间才能捅破这层薄薄的窗户纸。希望报社今后能多组织类似的座谈会或组织外出采风,让大家有更多的机会加深认识、增进交流,共同提高艺术摄影水平。

提前做好选题策划

   每月4期的“颍水撷英”版,能不能分别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来约稿;重要节假日期间的市民生活、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风景名胜区的自然人文景观等能不能成为版面的主题;版面编辑有了好的选题和策划,能不能提前告之摄影爱好者……这些,都是与会通讯员关注的话题。

“在每期报纸出版前,如果能编排一个用稿时间表,大家就能有充足的时间去拍摄符合版面需求的照片。”红海棠家居负责人张良说,艺术风光摄影不同于新闻摄影,它对天气、光线、角度、色彩的要求非常苛刻,只有提前做好选题策划,给通讯员足够的时间拍摄,才能保证图片的质量。

对此,摄影爱好者陈险峰也有同感:像春夏秋冬、特殊天气、重要节日、地域建筑、各行各业这类常见的题材,应该都能作为拍摄主题,供交流群里170位影友挑选。如果能提前一周在QQ交流群里公布下一期的主题,感兴趣的影友就能根据自身的特长,围绕主题有目的地拍摄照片,满足报纸出版的需要。

“像午收、高考这样的拍摄主题,提前一个月应该就能确定下来,给大家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拍摄的内容和角度。”颍泉区地税局摄影爱好者赵峰说,主题确定以后,大家就能根据各自的拍摄领域,表达自己的想法,避免因为沟通不畅造成作品内容重复,影响版面质量。

更加注重人文关怀

   艺术风光摄影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因此,不管是阜阳人拍阜阳、阜阳人拍外地,还是外地人拍阜阳,都应贴近普通百姓的生活,注重摄影作品的人文内涵,突出图片之外的人文关怀。

“单纯的风光摄影只要角度相近,内容一般都是重复的;如果能在风光摄影中融入人文关怀因素,作品档次自然就提高了。”在阜阳监狱工作的孙向东说,同样是拍洄溜集、方集老街,很多人都把目光锁定了流年似水、风光不再这个现实上,拍出的照片不是残垣断壁就是荒草连天。来自马鞍山的摄影爱好者把关注焦点放在了老街的市井生活上,拿了一个国际大奖。由此可见,引导本地人站在人文关怀的角度挖掘身边喜闻乐见的题材,就能拍出具备一定社会影响力、视野宽广、富有人文气息的好作品。

来自界首市环保局的朱晓峰认为,如果把摄影仅当作一种兴趣爱好,那么拍摄水平只能停留在快乐摄影这个阶段。真正的摄影是付出而不是索取;只有跳出摄影看摄影,把自己当作专业摄影师,才能在专业摄影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用人文关怀的眼光对待每一张照片,站在未来的高度审视自己的作品,有利于提高摄影作品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气质,赋予艺术风光摄影震撼人心的力量。

提升版面品牌影响

多年来,阜阳日报社一直坚持“看门办报”方针,重视培养通讯员队伍,遍布全市各地的通讯员队伍、特邀通讯员、特邀摄影、特约评论员、颍州晚报小记者、阜阳新闻网爆料专区等都是报社新闻采编人员视觉和触觉的延伸。

“从《颍河周刊》创办至今短短7个月时间,视觉艺术中心就组建了170人的摄影爱好者交流群,一个覆盖多个行业的专业艺术摄影队伍正在加快形成。”阜阳日报社社长张洪表示,“开门办报”就是要广泛听取广大通讯员的意见建议,不断调整办报思路,满足广大读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今后,报社将通过举办专家讲座、开展摄影作品评选等多种形式,建立摄影爱好者交流学习长效机制,进一步激发大家的创作热情。通过举办一系列交流学习活动,让广大摄影爱好者把摄影当作既能提高艺术修养,又能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兴趣爱好,在交流学习中提升自我、增进友谊。在“颍水撷英”版面选题建设方面,今后将进一步立足阜阳实际,深入挖掘当地丰富的艺术风光摄影素材,逐步改变很多人认为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的观念,与广大通讯员一道,共同把《阜阳日报?颍河周刊》办成内容丰富、可读性强的文史类周刊。

除此之外,阜阳日报社还计划在阜阳新闻网开辟“颍水撷英”板块,让更多的读者、网友和摄影爱好者都能通过网络平台,欣赏到阜阳当地的艺术风光摄影,进一步提高报纸的文化品位,扩大报纸的社会影响力。

新闻推荐

近日记者在界首市邴集乡天润发家庭农场看到这块多亩的

本报记者郭晓林实习生王媛媛

界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界首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