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财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伴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的持

阜阳日报 2014-10-17 09:42 大字

财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伴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阜阳市财政收入节节攀升。2011年,财政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达114亿元;今年1-8月,财政收入完成123.1亿元,同比增长14.3%,增幅位居全省前列。

财政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杠杆之一。随着财政收入的不断增加,阜阳市切实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重点工作资金需求,持续加大对民生方面的投入力度,财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今年1-8月,全市财政支出突破200亿元大关,完成212.5亿元,增支27.7亿元,同比增长15%。

在财政收入、支出双增长的背后,是阜阳市财政实力的不断增强,财政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在财政资金的有力保障下,阜阳市正朝着实现“皖北争一流、全省赶平均、同步达小康”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行。

财政收入节节高

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促使阜阳市财政收入总量不断增加,规模逐渐扩大,后劲持续增强。

日前,记者在界首市田营循环经济产业园天能电池集团(安徽)有限公司二期项目现场看到,一块块蓄电池经过蓄电、组装等环节,走下生产线,被工作人员迅速装箱,准备外运销售。“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二期工程于今年6月正式投入生产,工程采用密闭式、自动式、流水式生产模式,更加注重环保,生产技术行业领先,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产能充分发挥后,可实现年产2400万套极板、组装2400万只蓄电池。”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天能电池集团是我国蓄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于2010年入驻田营园区,2013年实现产值10亿元,创利税4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随着二期项目的投入使用,今年的产值、税收将会有大幅度提升。

工业是财政收入的源泉。近年来,阜阳市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工业强市战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加快项目建设,加速规模扩张,提高质量效益,破解发展瓶颈,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为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提供了坚强的支撑。今年1-8月份,全市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283.5亿元,同比增长11.4%。

“特别是阜阳市工业投资高速增长,为财政增收提供了未来增长点。今年1-8月份,阜阳市完成全社会工业投资169.1亿元,同比增长21.5%,其中技改投资81.6亿元,增长91.6%,增速连续两个月位列全省第一。”市经信委技改科负责人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商贸业的快速发展也为财政增收作出了很大贡献。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区位优越、人口众多、市场兴旺、交通便捷的优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中原经济区战略、省委省政府提出把阜阳打造成区域性中心城市等机遇,深入实施商贸物流名城战略,着力建设大市场、发展大物流、繁荣大商圈,积极打造“立足阜阳、服务皖北、辐射中原”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为财政增收注入了强劲动力。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2.6亿元,同比增长13.2%,居全省第三位、皖北六市首位。

“财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近年来,阜阳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工业、商贸业、城市建设、现代农业发展齐头并进,是财政增收的根本原因。”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此基础上,全市各级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大力组织收入、强化资金管理,财政收入实现稳步增长。2011年,阜阳市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元,达114亿元,2012年达136.6亿元,2013年达157.1亿元。今年前8月,这一数据为123.1亿元,同比增长14.3%,增幅位居全省前列。

集中力量办大事

   近年来,阜阳市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障城市建设、工业经济等重点项目实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阜城东部,连接颍州区、颍东区、市开发区的东三环路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作为阜阳三环路的“扫尾工程”,东三环修通后,将成为颍东和主城区之间的一条快速通道,还将闭合阜城已有环路,勾勒出140平方公里的城市版图,托出阜城的全新框架。

据了解,东三环路北起阜蚌路以南,南至岳湖路以南,包括双向八车道快车道、中央及两旁绿化分隔带、混合辅道、人行道。除道路工程外,还包括下穿阜淮立交、颍河大桥及接线工程,总投资约24亿元。

加快城市化进程,推进城市大建设、大发展是市委市政府实施的一项重点工程,也是财政支出的重要方向。近年来,阜阳市充分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基金、贷款担保、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保障了东三环、颍河环境综合治理、阜颍路综合提升改造等一批城建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2014年,阜阳市继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阜城城市建设共计划安排项目281个,计划投资229.57亿元。截至7月份,市本级和城南新区、三区、市开发区、阜合现代产业园区共完成城建投资约97.6亿元。

在助推工业经济发展方面,近年来,市财政通过下拨工业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各类专项资金,有力支持了企业推进结构调整、产品优化升级和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企业竞争力。仅去年,市财政就下发各类专项资金5000万元。在此基础上,日前,市政府出台财政贴息政策,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帮助有升级能力的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重点扶持农产品生产加工、煤电、化工、电子机械、生物医药、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林产品、再生资源利用等主导产业发展壮大。

另外,阜阳市还出台对工业企业免税政策,免收阜城工业园区工业项目涉及建设领域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实行零收费政策。2013年,共减免各项规费1.22亿元。

项目建设工作也是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近年来,阜阳市争取上级建设资金,将一批对阜阳经济发展有带动和促进作用,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优质项目报上去,争取中央及省级财政的支持。2013年,各类项目中,经建类项目上级下拨各类专项资金约7亿元(市直);企业类项目向上级转报、推荐共计24大类,惠及300户以上企业,上级补助资金4500万元;教科文类项目共申报49个,获批38个,获批资金2350万元。

为保障重点工作的财政需求,阜阳市大力压缩“三公经费”等开支,仅今年就出台了市直机关差旅费、因公临时出国经费和外宾接待经费管理办法。

加大公务卡制度改革工作力度,落实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和现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扩大公务卡刷卡消费范围,严格控制现金使用范围、减少现金支出。坚持市县联动、部门配合,动态监管“三公”经费。1-6月,阜阳市“三公”经费支出下降31.4%。

  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财政支出进一步向民生、基层倾斜,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美好乡村建设等工作,提高了群众幸福指数。

“以前俺吃的水是浅层地下水,水色泛黄,洗菜做饭前还要将水沉淀一段时间。现在,咱村的自来水经过消毒、去氟处理,不用澄清、过滤,就可直接用来烧水做饭。俺们再也不用为吃水的事儿发愁了。”近日,74岁的颍泉区闻集镇大钱营村村民钱炳春拧开自家的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出。据了解,自去年下半年,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之一的闻集水厂改扩建工程建成投入使用以来,该镇白洋湖、葛桥等地1.6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建设一所水厂,让群众喝上放心水;改造一座危桥,连通村民致富路……近年来,阜阳市加大民生工程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提升民生标杆,高起点回应百姓期待。从解决群众吃饭等低层次民生需求,到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文化建设等高层次的民生愿望,阜阳市民生工程一步一步走得踏实,并向更深领域满足群众更高层次的需求。

“民生工程实施八年来,全市累计共投入财政资金总量400多亿元。2014年,全省33项民生工程中阜阳市涉及31项,计划投入97.5亿元。”市民生办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各项民生工程进展顺利,工程类项目全部开工建设,补助发放类、教育培训类和医疗卫生类项目按序时进度推进。

与此同时,阜阳市切实加大财政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大力支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分散和化解农业生产风险。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发放各类粮补资金8.12亿元,农林水事务、国土资源气象支出累计完成21.55亿元;争取省农业保险理赔资金1.13亿元,实现了阜阳政策性农业保险在保险品种、保险责任和参保对象三个方面的“广覆盖”和参保率不低于50%的工作目标。另一方面,助推美好乡村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通过加大市县(区)级预算资金的投入力度、争取上级专项资金、积极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等多种方式,确保建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全市2013年财政投入美好乡村建设资金1.6亿元。同时,积极争取省级投入1.4亿元,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2.1亿元。

“近年来,阜阳市按照‘保运转、保民生、保增长\’的要求,积极调度资金,加快支出进度,把资金投向城乡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向民生倾斜。今年上半年,全市民生支出134.9亿元,同比增长12.2%,占全部财政支出比重达85.6%。”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说,下一步,阜阳市将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深化财税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厉行勤俭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新闻推荐

为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圆更多困难群众的安居梦自党

为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圆更多困难群众的安居梦,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界首市加快推进在建项目工程进度,切实把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打造成民心工程。   日前,在界首市东城...

界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界首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