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发展特色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

阜阳日报 2014-10-22 09:41 大字

[摘要]界首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见闻

本报记者 尚原野 通讯员 王雨

深秋时节,连绵的小雨在界首市王集镇李彬庄上空飘洒,在雨珠的映衬下,村头一个个硕大的西葫芦更显鲜美。

“这已经是第二茬了,一亩地还得产3000来斤,就按现在1.2元/斤的批发价来算,也比种粮食赚多了。”忙于采摘的种植大户杨思英一边掂量着手中的西葫芦,一边与记者分享今年的好收成。

看到周围不少农民依靠特色种植走上了致富路,2011年,种了小半辈子粮食的杨思英,也开始在村里流转土地,并注册成立了丰泽园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大伙开展西葫芦、小青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3年下来,杨思英和社员们赚得盆满钵盈——合作社的种植面积从原来的100亩发展到现在的900多亩,亩均收益更是突破了6000元大关。

“结构调整,品种之间也有调整,这就是我们合作社越做越大的原因。”杨思英举例告诉记者,这两年合作社轮茬种植了西葫芦、西瓜和小青菜等农产品,去年西葫芦和小青菜效益不是很好,但是西瓜收益颇丰,亩均纯收入达到8000多元,而今年,仅依靠走俏的西葫芦每亩就能挣6000多元。也正因此,她和社员们商量,这段时间再流转300多亩地,进一步扩大蔬果种植面积。

杨思英的成功折射出界首市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硕果。

近年来,界首市把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农业的基础上,按照“群众自愿、适度规模”的工作原则,积极引导农民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不断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同时,出台《鼓励支持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暂行办法》、《农村土地流转奖补资金使用和评审办法》、《关于鼓励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性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加强农业生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扶持土地流转、产业结构调整等,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针对新型经营主体规模经营风险大、融资难的问题,该市还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创新金融服务化解经营风险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实施方案》,通过财政补贴部分保费,提高农业保险金额,开展保单质押,财政给予适当贴息的方式,促进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吸引金融资本投入“三农”,化解规模经营风险。

以葡萄场现代农业示范园为核心的邴集万亩蔬菜种植基地发展形势喜人,芦村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新马集万亩经济林基地方兴未艾,以代桥、顾集为中心的草莓种植基地和以砖集、王集为中心的大棚西瓜种植基地更是成为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热土”……

界首市农业部门负责人介绍,通过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有效举措,该市现代农业发展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好势头。目前,全市土地流转43.7万亩,流转率达75.5%;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76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6家、省级示范社8家、市级示范社21家;农产品加工企业195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8家、市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41家,食品加工企业36家,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34.5万亩,通过认证无公害蔬菜、甘薯、大豆、马铃薯6个、绿色食品2个;市本级园区农产品加工园被批准为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2013年,该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84元,同比增长14.2%。

“接下来,我们的工作重点仍然将集中在优化农业结构、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等方面。”界首市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该市将继续致力于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实现农民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同步增长。

新闻推荐

通讯员界博笔者近日从界首市相关部门获悉由

本报讯 (通讯员 界博)笔者近日从界首市相关部门获悉,11月14日,由安徽博物院、界首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界首市博物馆、安徽省古陶瓷学会协办的“彩韵流芳——界首窑彩陶精华展”,将在安徽博物院亮...

界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界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