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本报通讯员刘浩在界首市泉阳镇王付全村村民张洪启的玉

阜阳日报 2014-09-01 09:51 大字

本报通讯员 刘浩

在界首市泉阳镇王付全村村民张洪启的玉米地里,笔者看到他种的玉米茎壮叶肥,根系发达,棒子又粗又长,比邻边的玉米明显好许多。问其原因,张洪启介绍说,这都是秸秆还田带来的好处。今年我家种17亩地小麦,午收时秸秆全部还田,现在已经发酵腐熟,起到了为玉米调温增肥的作用。今年天气旱得很,俺家因为实行了秸秆还田,秸秆覆盖在土壤上面,起到了保水增墒的作用。虽然只浇了两遍水,但是墒情一直很好。而村里没有实行秸秆还田的农户,地里的庄稼相应旱得很,不但比俺多浇了一遍水不说,种的玉米长得矮,结的玉米棒子也小。“从今往后,俺再也不会焚烧秸秆了,一年两茬的秸秆一律还田。”

在今年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中,泉阳镇对不焚烧秸秆并综合利用秸秆的农户,每亩地奖励15元。政策引导下,午收期间全镇没焚烧一处秸秆,秸秆粉碎还田率达85%以上。近日,镇里表彰奖励了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目前,全镇兑现奖金4万多元,已全部发放到位。

新闻推荐

援藏奉献不言悔

本报记者 尚原野 通讯员 王淼

界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界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