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安徽省夏粮丰收,总产增量位居全国第二。在田秋粮苗情较好,丰收基础牢靠——“十一连增”后如何再发力
■ 本报记者 史力
科技支撑政策支持,夏粮总产再创新高,为全年粮食丰收筑底
农业大省的安徽,夏粮收成如何牵动人心。
不久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安徽省夏粮总产达280亿斤,实现历史性的“十一连增”。其中小麦总产278.7亿斤,比上年增加12.3亿斤;平均单产381.6公斤,比上年增加16.6公斤。
数据显示的是实打实的增产。 “多年没有过的大丰收!”夏收期间,记者在小麦主产区走访,无论是普通农民、种粮大户,还是基层乡镇干部,都异口同声地说。 “小麦亩产过千斤的比比皆是。 ”寿县种粮大户陈敬生告诉记者。
夏粮丰收,为全国粮仓丰盈作出了贡献。 “全省夏粮总产增量位居全国第2位,占全国夏粮增量的13%。 ”省农委主任张华建说。
连年高台增产,科技依然是主要驱动力。在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种粮大户徐淙祥的小麦亩产最高达760.9公斤。“单产连创新高,关键是坚持科学种田。”徐淙祥说,种时落实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深松深耙镇压,做到足墒播种,确保一播全苗;田管时及时浇水,防治病虫害,巧施小麦拔节肥。
从良种看,今年全省半冬性小麦种植面积占83.9%,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就良法而言,精量播种和分段施肥得到普及,返青、拔节肥,病虫害统防统治全面落实;小麦深耕深松面积1162.8万亩,比上年扩大184.5万亩。旋耕施肥播种镇压一体化作业面积698万亩,比上年扩大151.1万亩。
这些举措提升了苗情,提高了单产。今年小麦一、二类苗比例达到93.6%,为近年最好。小麦单产超过380公斤,连续8年高出全国水平。
单产高,意味着种粮效益好。据省物价局调查,今年小麦平均亩产值1072.07元,比上年增加186.77元;亩净利润322.13元,比上年增加135.4元。
不断强化的政策支持,则调动农民积极性,激发各级政府农业生产的投入。“今年省级招标采购统一供种,全省落实补贴资金5.07亿元。 ”省农委种植业局局长牛运生介绍,安排2亿元对2000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实行良种良法配套补贴,落实中央财政18350万元“一喷三防”补助政策……
让政策和科技相互嵌入,发挥作用,还离不开合理机制。“得益于多年聚力抓粮食生产,安徽省已建立一整套服务粮食生产的良好机制,特别是行政推动有效,各地可以快速应对不利因素。”省农委副主任王华分析。
夏粮丰收,为全年粮食生产开了好头,给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提供了扎实物质基础。
克服放松思想畏难情绪,拓宽增产空间,继续向良法良制要效益
夏粮丰收,让一些种粮大户很乐观。记者采访发现,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的大户不在少数。不少乡镇干部流露出 “粮食生产松一松问题也不大”的想法。
与之相反,畏难情绪也有不小市场。 “连续多年增产,尤其是今年大丰收,小麦还能不能再增产? ”采访中,一些基层干部向记者坦言。
“安徽省自然灾害易发频发,影响粮食稳定增产的最大变数,是天气情况。 ”省农委种植业局副局长黄秋云分析。从这个意义上说,粮食生产须臾不可放松。
粮食继续增产的空间还有多大?
数据显示,山东小麦单产早在2012年就突破了400公斤,今年河南也跨过这一大关。“从安徽省高产创建示范片的实践看,小麦增产也有现实基础。 ”黄秋云分析,今年全省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小麦平均亩产607.33公斤,3个整建制县(市)平均亩产537.71公斤。可以说,只要继续强化释放增产的各项要素,粮食生产就能稳步发展。
农业专家指出,依靠科技、主攻单产,要进一步提高关键技术的覆盖率,这是实现科技增粮的前提。要着力提高关键技术的到位率,大力推进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协同推进关键技术集成和经营方式创新。
在阜阳,当地加快农业经营体系创新,按照“规模、结构、转化、合作”的思路,多方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土地流转率达46.9%。“今年种粮大户小麦平均单产595.2公斤,比普通农户高出90公斤以上。 ”界首市农委负责人介绍。以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为抓手,加快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创新,就能为粮食生产注入新活力。
农业形势的变化,也对扶持政策提出了优化要求。 “补贴政策要着力提高精准性和指向性,在逐渐增加补贴力度、提高补贴标准的同时,在补贴环节、补贴对象、补贴效率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完善。 ”黄秋云说。
此外,秸秆利用难凸显安徽省农机升级换代的必要性。要增加新型适用农机数量,探索不同区域秸秆还田种植技术模式。装备和技术革新跟上农业发展需要,才能拓展更大的增产空间。
大力推进高产示范,推动秋粮生产关键技术措施落实,保持丰收好势头
7月底,北方的玉米进入灌浆期,正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
在蒙城,当地利用各级补贴资金,拉动农民自筹650多万元,公开招标采购尿素5500吨。 “重点对农业部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玉米振兴计划核心示范区、高产示范大户等玉米‘大喇叭口\’期进行追肥。 ”当地农委负责人介绍,全县140万亩玉米将普施一遍氮肥。
“苗情监测显示,今年安徽省一季稻长势总体较好。玉米一、二类苗比例达到94.2%,苗情差异较小,苗情素质总体较好。 ”黄秋云介绍。
保持丰收的好势头,需要继续做好各项关键田管措施的落实。专家强调,各地要进一步强化苗情、墒情、病虫情和灾害监测预警,依据天气变化和苗情动态,积极推进肥水合理运筹,促进苗情转化,搭好丰收架子。
大力推进高产示范。今年,安徽省建立了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核心示范区1500万亩、玉米振兴计划核心示范区600万亩,落实秋季作物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458个。当下要按示范建设技术要求,抓好措施落实,发挥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提高农业效益,还需要转变粮食增长方式,发展循环和绿色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各地还要以高产示范片为依托,推进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认真开展瓶颈技术攻关,集成农机农艺一体化增产技术模式,打造技术组装的先行区,关键技术试验的突破区,为大面积推广应用积累经验。
技术落实关键看服务。当前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是什么?危害状况及产卵特点怎样?该如何防治?在宿州市埇桥区杨庄乡,技术员到田间地头为农民上科技课,受到欢迎。
“各地要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现场指导和技术服务,推动秋粮生产各项关键技术措施落实。 ”张华建说,特别是积极扶持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机跨区作业、肥料统配统施等专业化服务,提升秋粮生产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新闻推荐
■ 李永国李某是广东一家陶瓷厂在界首市的经销商,今年2月至3月,刘某因资金周转困难,多次向李某赊购地板砖,并出具了一张6.8万元的货款欠条,约定于7月30日前付清。期限届满,刘某并未如期归还该货款,...
界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界首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