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眼下全市午收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记者在各地采访时发现

阜阳日报 2014-06-06 10:09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冯启俊 高楠

眼下,全市午收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记者在各地采访时发现,往年午收现场由于秸秆焚烧,造成“狼烟”四起的现象,如今已消声匿迹。各地一手抓秸秆禁烧,一手抓综合利用,粉碎还田、“过腹”养殖、生物质发电等越来越多的秸秆转化利用方式,受到了农民欢迎。这些措施不仅为改善城乡环境作出了贡献,也使秸秆变废为宝,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效益。

  粉碎还田 方便环保又增产

   6月4日下午,界首市靳寨乡前郭村种植大户肖克彦正忙着将刚收上来的小麦从三轮车上卸下,“刚收上来,秸秆都粉碎了,不用到地里运了,趁着天晴赶紧把小麦晒干。”

“乡村干部来到田间地头宣传秸秆粉碎还田的好处,现在秸秆粉碎还田方便又环保,每亩地还补贴我们15块钱,大家都很认可。”肖克彦说,他种了几十年地,2013年流转的90多亩小麦全部实现了秸秆粉碎还田,秋季的玉米喜获丰收,平均亩产增收50公斤。今年午收期间,除了对自家麦田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外,肖克彦还承担了周边群众700多亩地的秸秆还田任务。

午收时节,记者走访部分乡镇发现,今年午收和往年最大的区别莫过于秸秆粉碎还田机械的广泛应用。“目前最方便、最好操作的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就是粉碎还田,从长远来看,这也是社会效益最大的一种方式。”市农委总农艺师杨庆芳告诉记者,秸秆粉碎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实现保水保肥,不仅有利于农业的持续增产,而且有助于提高农产品品质。

据有关部门估计,今年全市大部分麦地将通过粉碎还田方式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各地在午收期间将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作为禁烧的首要措施严格落实到位,为广大农民提供粉碎还田技术支持和良好服务,确保还田地块秸秆不能再次焚烧。

“在技术上,今年粉碎还田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在联合收割机后加挂切碎装置,目前全市有切碎机8000多台;一是用拖拉机作为动力的秸秆粉碎还田机进行二次作业,全市拥有此类机械约6000台。”市农机局有关同志告诉记者,今年全市午收投入联合收割机2.3万台,除去一部分秸秆打捆离田外,这两类机械基本可实现秸秆的全部粉碎还田。

从偷着烧到抢着收 秸秆变废为宝

   6月4日上午,颍东区正午镇吴寨村,不少村民和村干部正在将路边的秸秆往三轮车上装。

“放着也没啥用,弄不好还会引起火灾。我们这里有几家养殖场,不如送到他们那里喂牲口。”吴寨村文书史文银指着面前的一辆三轮车告诉记者,别看这辆三轮车只能装几百斤秸秆,但是按照一斤一毛二分钱的价格来算,一天光运送秸秆,也有一笔不小的收入。

正午镇镇长时宏飞告诉记者,该镇对未还田的秸秆实行综合利用补贴制度:对村民不愿意处理的秸秆,由当地村干部将秸秆运送至当地养牛场,如果秸秆销售费用不够运输和装卸成本,则由镇政府统一予以差价补贴。

在临泉县瓦店镇,几年前,一些农民为了抢农时而选择偷着烧秸秆,如今,大家却是抢着收秸秆,甚至还要从外地购买。原来,临泉山羊集团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引进万吨颗粒饲料加工技术,大量收购秸秆作为饲料加工原料,以解决山羊集中养殖的饲料缺口问题。再加上镇里三杰养牛协会等几个养殖企业收购,农民的秸秆不再愁卖,困扰多年的秸秆焚烧问题迎刃而解。

“我们镇山羊存栏量在10万只左右,5.6万亩耕地每年产出的各类秸秆基本能够满足养殖需要,不足部分都是从相邻的地区采购。”瓦店镇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秸秆收购方面,仅山羊集团一家企业一年就能带动周边群众增收300多万元。

秸秆利用催生新型产业

   端午节刚过,在阜南县地城镇刘楼村胜天新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孟凡辉为回收秸秆的事忙得团团转。

“前两天下雨,地里的秸秆没能及时送过来,这两天前来送秸秆的农民特别多。”孟凡辉告诉记者,目前胜天新能源公司已收购了4000多吨秸秆,是1万多亩地的产量。

据了解,今年午季,孟凡辉计划收购3万吨、7万多亩地的秸秆。“我们收来的秸秆,派上的可是大用处。”孟凡辉拿出一个直径8毫米、长约6厘米的小碳条告诉记者,这就是他们利用秸秆生产的新能源,“这种生物质颗粒碳条是一种新型可再生能源,主要以小麦、玉米、稻草等农作物秸秆为原材料,运用机械压缩技术,将破碎秸秆压制成高密度燃料块。”

孟凡辉说,与传统燃料相比,这种燃料具有密度高、热值大、形状规则、流通性好、成本低廉、清洁环保等优点,是能源行业的新宠儿。

利用秸秆生产新能源,是阜阳市为秸秆找到的新“出路”之一。近年来,各地在支持农民开展秸秆粉碎还田、青贮氨化、高温沤肥、家畜养殖等多种途径消耗转化秸秆外,还大力发展秸秆生物质能源化、基料化、气化、秸秆成型燃料等综合利用项目,培育出了一批秸秆利用新型产业。

在国能临泉生物发电公司,这两天也涌来了大批送秸秆的车辆,附近城关、单桥、谭棚等乡镇的秸秆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这里。

“今年午季,全县31个乡镇和经济开发区已有47个秸秆规模收购站与我们签订了收购协议。电厂保证敞开收购,随到随收,让农民不再为秸秆无处堆放而发愁。目前,公司已收购秸秆1.1万吨,这还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国能临泉生物发电公司副总经理王爱民告诉记者,全面生产后,企业每年可消耗植物燃料30万吨,替代节约标煤8万吨,提供绿色电量2.1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0多万吨,为当地农民带来直接经济收入约7000万元,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丰收。

新闻推荐

月日界首市东城街道农民在为堆积的秸秆喷洒尿素实施高

本报记者 高楠 通讯员 陈振强/文 本报记者 郭海洋 摄

界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界首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