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土地流转 发展现代大农业

阜阳日报 2014-04-01 21:12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冯启俊

春天的脚步刚刚走近,颍淮大地上早已涌动勃勃生机,发展现代农业的热情正在田野里激荡:界首市邴集乡的农业企业,正准备移栽温室里的珍贵彩叶风景树幼苗;颍泉王府营现代农业示范园的花卉基地里,工人们正在悉心培育美丽的百合花;太和县现代农业示范园的春季田管已大不一样:通过一个个摄像头和传感器等组成的物联网系统,将每一株作物的生长情况尽收眼底;而颍泉区闻集镇的草莓基地,正迎来一拨拨前来观光采摘的市民……

看到这些,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物联网、电子商务、休闲观光……记者近日走访各个现代农业示范园、示范基地,发现传统的农业模式正在悄然转变。

“突破性进展、颠覆式发展。”市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在总结阜阳现代农业发展时脱口而出。近年来,阜阳市着力推动农村改革,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出现代农业发展新画卷。

现代农业,让广袤农村在创新中突破,在蜕变中升华。

   编者按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改革创新,大胆探索,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发生深刻变化。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阜阳凝心聚力,抢抓机遇,踏上了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本报今起推出系列特别报道。

  现实的选择 科学的决策

   阜阳人不能忘本,阜阳的“本”是什么?是农业农村农民。近年来,阜阳市牢固树立经营农业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手段,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找出路

正值春季田管时节,记者在颍东区正午镇却很少看到农民在地里莳弄小麦,多是大户、企业正在组织农民种植各类苗木、蔬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

在恒明悦农业科技公司林果基地,工人们正忙着在大棚里培育山核桃树苗;大棚外,200多亩葡萄、猕猴桃林地已经完成翻耕整地。

“马上就要把山核桃树苗等苗木栽种到林地里。”恒明悦林果基地经理金津说,由于工作量较大,基地聘请了100多位农民干活。

如今,正午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的3.12万亩核心区已流转土地2.8万亩,涉及蔬菜、果木、养殖、中药材、生态农业观光等方面,截至去年底,已累计整合1.27亿元资金用于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20多家企业入驻园区。

正午镇党委书记刘小刚说,我们专门制定了有关政策,大力支持、扶持外地客商入驻示范区,进行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兴办企业。截至目前,全镇已流转土地3.7万多亩,占耕地总量的63%。

正午镇农田里的变革,如今在阜阳这个传统农业大市随处可见。

阜阳有着860万亩沃野良田,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阜阳人骄傲地说,安徽是中国的粮仓,阜阳是安徽的粮仓。

然而,长期以来这里的农民却守着一亩三分地,种植传统的“一麦一豆”,收入微薄,经济拮据。即使是改革开放后,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但依然面临增收难题,农业经营规模小、方式粗放、效益不高等,让农民的富裕梦无法破土发芽。

“阜阳人不能忘本,阜阳的‘本\’是什么?是农业农村农民。”市委书记于勇说,农业是综合效益、比较效益最大的产业,是国家投入最多的产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作为农业大市,阜阳一方面要依靠科技、提高单产,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又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为农民增收找出路。

眼中形势胸中策。2012年,市政办印发《阜阳市鼓励支持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暂行办法》;2013年,市委、市政府出台1号文件《关于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见》……一系列扶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密集出台,“经营农业”理念引来广泛关注。

从构想到现实,从理念到行动,从一个个农业大户到全域,一石激起千层浪,现代农业发展的智慧和激情不断裂变。

培育新型主体 推进土地流转

释放农村改革的红利,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土地流转,推进规模经营,激发现代农业活力

近日,颍东区农民詹名成来到位于太和县郭庙乡的麒麟西瓜种植基地,向专家请教西瓜种植中遇到的问题。前几年,詹名成一直做着贩卖西瓜的生意,把麒麟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西瓜拉到阜阳市场上销售,也赚到了丰厚利润。但今年,詹名成不再贩卖西瓜,而是加入了合作社,在郭庙乡流转了70多亩土地种西瓜。

麒麟种植专业合作社去年共种植西瓜7000多亩。由于市场行情好、管理科学,西瓜卖了个好价钱。“去年效益比较可观,一亩地纯利润最高可达8000元。”麒麟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友良说,在良好效益的带动下,今年郭庙乡种瓜的农户更多了。

目前,像麒麟种植专业合作社这样的合作社在郭庙乡已有10多家,社员1000余户。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全乡西瓜产业产值超过3亿元,经济作物面积达6万亩,占全乡土地面积的80%以上。

合作社的带动范围在扩大,当地政府现代农业管理思路也在创新。去年,郭庙乡规划建设了占地1万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其中核心示范区占地面积1600亩,包括西瓜种植区、品种展示区、花卉苗木区等。目前,现代农业示范园核心示范区道路的硬化、绿化正在进行,上半年能够基本完工。

“当前农业发展的最大困难,是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农业专家分析,要想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进规模经营,“把土地集聚起来,才能创造最大的效益。”

2012年,阜阳市出台《阜阳市鼓励支持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暂行办法》,第一条就是支持土地规模经营,鼓励进行土地流转。一场影响农业的深刻变革,开始改变农业的经营格局。

2013年,全市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21万亩,流转土地总面积达353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4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5个百分点。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成为近两年阜阳市现代农业发展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农村改革红利的释放,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吸引了大批工商企业、返乡农民工、职业农民、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投身现代农业发展。

截至2013年底,全市50亩以上的规模种植大户达8782个,经营土地1528万亩;农民合作社4935家,经营土地105.2万亩;注册家庭农场590家,经营土地13.3万亩;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70家,两年内新增66家。

“主体强,农业强;主体现代,农业现代。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经营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市农委主任李祥亮说,农业的转方式,就是由分散的小农经营向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转变,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就是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兴的生产经营主体。

市场为导向 农业大变样

从“种什么卖什么”到“卖什么种什么”,阜阳市近两年新增的流转土地,逐步向种植高效经济作物、发展多种经营方向转变

一亩地种出30多万元收益?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是一个神话,不过对临泉县的王子成来说,却是能够实现的现实。

3月29日,临泉县单桥现代农业示范园内,看着温室大棚里密密麻麻的葡萄苗,林泉生态农庄负责人王子成脸上露出了笑意。目前,王子成已在示范园内建立了400亩葡萄采摘基地,由于效益看好,带动了周边不少农民加入种植行列。为满足种植户的需求,今年,王子成在自家温室大棚里培育了4000平方米的葡萄苗。

“这些葡萄苗可以满足2000亩土地的种植需要,已经被周边种植户预订光了。”王子成告诉记者,4000平方米差不多就是6亩地,共育有葡萄苗30万棵,可以卖240万元,平均每亩将近40万元。

一亩地种出几十万元,这并不是个例。在颍泉区王府营现代农业示范区,春江花卉种植的郁金香也创出了平均每亩数十万元的高收益。随着经营方式的变革,过去农民种植的是粮食,收获的是温饱;如今,种植的是信心,收获的是效益。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必须尊重市场规律,由市场来决定。种什么、种多少、卖给谁、怎么卖都应由市场来决定。”李祥亮说。

从过去“种什么卖什么”到如今“卖什么种什么”,阜阳市近两年新增的流转土地,逐步向种植高效经济作物、发展多种经营方向转变。全市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正经历深刻变化,从单一农户、种养为主向主体多元、领域拓宽、广泛采用现代科技装备转变,从“一产独唱”向“接二连三”调整。

这几天,阜阳大丰收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葛浩新正忙着指导工人,在阜临路西湖至九龙段北侧修剪去年栽种的女贞、银杏等树木。随后,他又仔细查看了前不久刚刚套种的牡丹、芍药等中草药生长情况。

这位种粮大户为何爱上了这些苗木呢?背后还是市场规律在起作用。“我这一亩地栽了33棵美国山核桃、33棵女贞,5年后可以卖到300元一棵,平均一亩地一年可以赚3000元,这样一比,发展林果经济、林下经济,是种植传统作物的好几倍。”葛浩新说。

算清了经济账的葛浩新,在去年种植600亩经果林的基础上,今年又种植了1200多亩,并对树种结构进行了调整、优化,且套种了其他农作物。

设施农业、观光农业、高效农业,农业物联网、电子商务、品牌建设……如今,这些已经在阜阳农业中屡见不鲜。2013年,全市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7亿元,位居全省第一。

去年以来,全市经济作物面积扩大到440万亩,增长20%。新建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4个,新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2个、省级蔬菜标准园3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个。培育特色专业村242个,建成农业观光采摘园22家、农家乐125家、休闲农庄7个,发展设施蔬菜59万亩。

  农业增效益 种地有奔头

现代农业的大发展,惠及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也促使他们的思维观念、生活方式等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走进颍泉区中市办王府营社区,只见连片的白色塑料大棚犹如片片白云飘落在田野里,其间点缀着一幢幢气派的农家小楼,一条条水泥路连接其间。社区中心的广场上,村民们或三三两两悠闲地唠嗑,或在健身器材上做着运动。

早些年,南靠老泉河、北临沙颍河的王府营因地势低洼,土地经常被淹,粮食产量低,群众的日子过得很紧巴。如今,王府营已成为颍泉区首批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

“村里建起了为民服务中心、中心广场,改造了道路和河塘,正在建设垃圾中转站……”说起村里的变化,村委会负责人侃侃而谈。

村民冯慧兰利用自家位于中心广场旁边的小楼,开起了超市,“家里的地都流转出去了,有了固定的流转收入,我们也可以做点小生意挣钱。”

王府营居民的美好生活,来自于近两年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颍泉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就坐落在王府营。“依靠发展花卉和蔬菜种植,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9000多元。”村委会负责人介绍。

现代农业的大发展,惠及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也促使他们的思维观念、生活方式等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对于临泉县庙岔镇庞庄村的种田“老把式”庞振山来说,今年种地更有奔头了,用老庞的话说,就是有了“三层收入”。

去年,庞庄村在广州从事皮张生意的村民庞中华返乡创业,承包了1500亩土地发展蔬菜种植,目前已建成大棚120个,并采取把大棚“租”给农民的方式共同发展。庞振山把自家的五六亩地流转后,又承包了5座大棚。

“首先是土地流转收入,一亩地1000元的收入‘旱涝保收\’;第二是管理大棚的收入,所有投入都是庞中华的,俺只负责管理,西瓜一斤提0.3元、白菜一斤提0.2元管理费;这第三层收入,就是俺自己一家人管理,节省下来的人工费用。”庞振山掰着手指头盘算。

“在阜阳市,农民人均耕地一亩左右,靠种地吃饱饭没问题,但要发家致富却是不可能的。”市农委专家分析说,我们对发达地区的农民收入作过研究,他们的主要收入并不是在工厂务工,反而是家庭经营性收入。解决农民收入偏低的问题,调整农业结构、从农业内部挖掘潜力是重要道路。

现代农业的发展,最直接的效益就是带来了农民增收。据市农委统计,201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965元,比上年增长14.2%,增幅位居全省前列。李祥亮分析,当前阜阳市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下一步将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工作推进力度,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新型经营主体经营的规模农业、科技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基地中,矗立着一片一片现代农业园区、现代加工园区,现代的物流业载着优质特色高效的农产品流向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这些,正是我们努力建设的目标。”李祥亮说。

短评

现代农业 大有可为

   在人们传统意识里,农业是弱势产业、低效益产业。但阜阳市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土地里也可以刨出“金疙瘩”,农业不仅是永远的朝阳产业,也是富民的高效益产业。

民以食为天,无论社会如何进步、科技如何发达,农业永远不可或缺。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愿意付出更多的价格,享受优质、特色、生态、安全的农产品,这也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空间,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有效途径。

农业是阜阳发展之基,农民是阜阳发展之本,农村是阜阳发展之源。阜阳农村劳动力540万人,有一半外出务工,还有一半在农村。在家的一半,农业是他们就业的主要渠道,农业收入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外出的一半,年富力强,为工业化、城镇化贡献着力量和才智,但未来多数人依然要回到农村,从事农业。

市委、市政府立足阜阳这一市情,创新理念,大胆探索,围绕“规模、结构、转化、合作”八字方针,按照经营农业的理念,努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积极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走出了一条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路子。

实践证明,现代农业大有可为,关键在如何经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阶段,我们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手段,推进规模经营,调整产业结构,深化加工转化,加快互助合作,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加快阜阳“四化”进程。

新闻推荐

记者邓翔通讯员王朝良为加快山羊标准化规模养殖

本报讯 (记者 邓翔 通讯员 王朝良)为加快山羊标准化规模养殖,提升科技含量,提高生产效益,近日,界首市设立扶持山羊养殖基金,出台了基金使用办法。   办法规定,扶持山羊养殖基金由界首市财政出...

界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界首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