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界首返乡创业大学生逐梦有机农业——投入虽大 收入也高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4-03-25 10:48 大字

春分已过,春耕春管自南向北正有序展开。近日,在界首市光武镇金庄村,记者见到了阜阳市第一位家庭农场主——刘大卫。 “最近正在忙一个现代农业项目,省里和地方一共拨款600万元,给11000亩土地搞沟渠配套建设,我的家庭农场正好就在这个项目的核心区里。 ”刘大卫对记者说,“我理想中的家庭农场是一个‘种养结合、农牧一体化\’的有机生态农场,粮食、牛羊、蔬果等所有农产品都是绿色产品。 ”

阳春三月忙“基建”

和大多数农场主不同,刘大卫可是个名符其实的高材生。 2008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刘大卫就在北京一家农业科研机构,从事有机农业项目研究工作。也正是因为这份工作,最终促成他实现返乡当起农场主的愿望。 2013年,他被评为“省级农民创业带头人”。

“传统农业种植效益不理想,但有机农业虽然投入要高一倍左右,但收益可达2—3倍。 ”就这样,刘大卫辞去了北京的丰厚工作,自行筹资200多万元,在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支持下,以每亩地每年800斤小麦的价格,先后完成了七个自然村1800余亩连片土地的流转承包。

将建有机农牧业示范园

借鉴北京公司的管理模式,刘大卫聘请了外地专家及当地农业科技人员组成专家顾问团,对园区内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专家会诊,并按照有机农业的操作流程,采用合理的耕作措施,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循环有机农业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或农药,而是采用有机肥来满足作物对养分需求,采用有机饲料来满足禽畜营养需求。它需要对土壤持续的投入,最低要有三年的转换期。 ”刘大卫告诉记者,目前农场的粮食生产已经进入正轨,马上将展开占地约200亩的养殖场建设,建好后就可申请有机产品认证,进入三年转换期。 “到那时,可以拿养殖场里牛、羊、鹿、蝎子等产生的粪便污水、粮食种植的秸秆以及沼气池的沼渣进行堆肥,等有机肥熟后再返到田地里面,使农场在运作时尽量不依赖外来化学物料,做到自给自足。 ”

资金仍是发展瓶颈

“我每年的最大开销都花在土地租金上,一年需近200万元。而在我们当地,农户一般要求‘先付钱,再种田\’,但土地无法抵押不能贷款,所以在农场运营过程中流动资金特别紧缺。”刘大卫坦言,资金障碍是种粮大户遇到的普遍问题。与此同时,水利设施薄弱也是阻碍农业规模发展的另一大难题。

到了下个月初,因为近期正在着手的沟渠水电建设,刘大卫的田地里也能通电了,而之前,天旱灌溉时只能靠柴油发电,成本是用电的5倍以上。不过,通电并不能解决灌溉问题,小型设备和打井浇地效率低,而大设备花费太高,像他这样的种植户肯定是承受不了。

“除此之外,仓储、晒场、烘干机等场地和设备的短缺,真是让我们煞费苦心。”去年秋收时期,刘大卫农场收获的200万斤小麦无处晾晒,最后不得不拉去刚建好的开发区园区里。而今年,开发区已经投入使用。面对将产出的这么多小麦,刘大卫显得有些无奈。 “我们当地对种养大户政策扶植不少,但从需求上来说还是不够。希望国家能在土地确权、金融扶持、设施农用地完善方面给予我们更多的帮助。 ” (本报记者张倩)

新闻推荐

界首奖补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

本报讯 近日,界首市出台了“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奖补实施细则”。细则明确财政奖补对象为自筹资金、自主建设小型水利工程的村集体、承包农户,以及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

界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界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