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

阜阳日报 2014-01-18 10:37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任秉文 通讯员 孙立宏

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切实把扩大总量、提升质量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加快“四化”进程,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57.1亿元,较上一年增收20.5亿元,增幅达15%,超全省地市平均增幅4.1个百分点。

加快转型升级,做大财政蛋糕

   1月8日,记者在界首市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园安徽华鑫集团技改项目建设现场,看到了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占地480亩的厂区已基本建设完成,钢构厂房和办公楼正在加紧建设,总价值近4000万元的富氧侧吹熔炼系统设备正待安装。

“经验告诉我们,技改可为企业带来巨大效益,只有不断推动转型升级,才能继续引领国内再生铅行业的发展潮流。”华鑫集团负责人朱桂贤说,这已是企业成立以来实施的第三次工艺技改,项目总投资10亿元,达产后每吨成品铅可节能20%以上,减排30%以上,生产效率提高一倍以上。

工业经济发展是财政增收的重要原因。“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开拓创新、奋勇前行,工业经济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为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提供了强力支撑。”市经信委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2013年11月底,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00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80家,10亿元以上企业14家,百亿元以上企业1家。1-11月份,全市共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320.2亿元,同比增长14.8%。初步统计,全年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356亿元。

与此同时,阜阳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以商业、科技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持续发展,各类金融机构加速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使财政收入结构呈现多点支撑、持续增长的局面。“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不仅助推了财政蛋糕越做越大,也使财政收入的质量稳步提高。”市财政局负责人表示,2013年,受宏观经济影响,阜阳市煤炭行业持续减收,但非煤产业总体运行良好,其中电力、交通运输、金融业、房地产业分别入库4.7亿元、4亿元、6.5亿元和2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2.7%、24.8%、28.6%和64.8%。

经济总量不断做大,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为财政收入的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2013年,全市完成财政收入157.1亿元,比上一年增收20.5亿元,增幅达15%,超全省地市平均增幅4.1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6位,较上一年前移了3位。

支出八成投向民生,彰显惠民力度

   2013年11月底,通过公开摇号,62岁的颍东区居民徐跃芬住进了廉租房。他激动地对记者说,“俺一直没有住房,长期靠租房生活,期间不知道搬了多少回家。如今住上政府配租的廉租房,心里踏实多了。”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民生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2013年,阜阳市继续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市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4118套,基本建成16850套,完成投资20.5亿元,其中争取中央、省专项补助资金10.39亿元。

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2013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在依法组织收入的同时,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资金重点用于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年财政支出完成313.7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民生类支出达253.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0.9%,同比增长13.2%,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新闻推荐

返乡农民工的几重期盼

本报记者 程榭

界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界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