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农家文化乐乡村

阜阳日报 2013-05-30 21:22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马红云 通讯员 牛保仁/文 本报记者 戴文学/摄

农民学书画雅韵得天成

放下锄头,掂起笔头,在界首市砖集镇,活跃着一批农民书画艺术爱好者。5月17日,该镇举行首届农民书画艺术节,邀请来市文联、书协专家,共聚一堂,交流切磋。

文案铺在桃树下,白色宣纸、黑色墨汁、绿色桃树叶,身旁还有盆栽荷花。当天,砖集镇首届农民书画艺术节在该镇文化站举行,农民们挽起衣袖,拿起毛笔,挥毫泼墨,别有一番雅韵。

“俺是农民,农忙时顾着家里5亩多地,趁着农闲提提笔,写写画画,也陶冶情操。”农民书画爱好者殷俊民一边书写,一边乐呵呵对记者说。

砖集镇镇长黄春亮介绍,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如今农村追求文明高雅健康生活方式成为新时尚。长期以来,砖集镇有一批农民学习书画、习练书画,顺应农民文化需求,砖集镇文化站开设了各种形式的书法绘画艺术培训班,不断加强农民书画人才的教育和培养,许多农民书艺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农民书画爱好者队伍不断壮大,在国家级和省级书画展中取得一系列可喜成绩,先后走出有一定影响的省市书画会员、青少年书画获奖者,为砖集镇书画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天的农民书画节上,30多位农民书画爱好者共同交流切磋,会上邀请了界首市文联、界首市书协书画专家现场指导,现场氛围庄重浓厚。艺术家们表示,书画艺术的普及,显示了当代农民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面貌,为基层美好乡村建设增色添彩。

农耕器具展教育后来人

   眼下,午收在即。现代农业,机械化耕种收割已经普及,传统小农经济使用的生产工具渐渐淡出群众的视线。记者在砖集镇文化站的农耕文化展厅,见到手扶锄头、牲口拉犁、手拉风箱等旧式农业生产工具时,不禁被久远的年代气息感染。

“这个是扬麦的木锨,过去农民打场晒粮,铲起麦子往空中一扬,麦籽饱满厚重落回原地,麦糠轻,扬起过程中会被风吹偏。这一件是牲口套,取树叉木头,打孔装绳,耕种时套在牛脖颈上,拉犁用的。”因为有一批学生进入农耕文化展厅,砖集镇文化站工作人员殷俊民在一旁为孩子们介绍。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砖集镇政府工作人员工作中发现,随着农业机械化普及,一些传统农耕器具被闲置。“这些都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再过过,新一代人就该忘了当年农业如何耕作的了?我们寻思着,把农民闲置的传统农耕器具收集起来搞个展厅,让旧物诉说一个年代的记忆,应该很有意义。”殷俊民介绍。

说干就干,镇政府工作人员、文化站工作人员开始细心收集。“老百姓一听说是建传统农耕具展厅,纷纷将家里的旧物件捐出来,我们仔细登记,一一造册,慢慢地就形成了这个展厅。”殷俊民介绍。

记者留意到,百十平方米的房间内,摆满了木锨、铁叉、手扶犁等农业生产工具。另外,诸如织布机、煤油灯、风箱、簸箕等旧式生活用品也一一在列,林林总总上百件。参观者感慨:开了眼界、长了见识。

农民爱跳舞风姿也绰约

记者在砖集镇采访,看见一群化着彩妆、跳健身舞的农家妇女。她们穿上桃红色的舞蹈服,高高梳起发髻,化了淡淡妆容,颇具风姿。音乐响起,她们欢快地舞动起来,跳出一种幸福自信的精气神。

“她们都是本地农民,农闲时节傍晚,不少人会聚集在镇中心空地跳集体舞,和城里时兴跳广场舞一样,如今,农民们也自发集合在一块,快乐起舞,享受生活。”砖集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

砖集镇二中教师、舞蹈队编舞教练李小晓告诉记者:“农家大妈们爱舞蹈,渴望在舞蹈中释放快乐心情。工作之余,我经常参加镇上的跳舞队。因为有一些音乐舞蹈基础,大家安排我编舞,我根据网络上流行的广场舞教学视频,改编队列,简化动作,教大家学习。因为经常跳,训练有素,我们的舞蹈队在界首市社区文化展演中获得过不少好成绩。”

新闻推荐

见习记者李方方近日记者从界首市文化馆了解到界

本报讯 (见习记者 李方方)近日,记者从界首市文化馆了解到,界首彩陶专利申报工作传来喜讯。   由界首彩陶研究所组织申报的“一种陶艺制品坯料泥搅拌装置”、“一种无极变速陶艺拉坯机”、...

界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界首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农家文化乐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