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种植富乡邻

安徽日报 2021-01-18 08:07 大字

1月12日上午,暖阳升起,阜南县新村镇于洼村的芦蒿种植大棚里,村民正享受着冬收芦蒿的喜悦。记者看到,一个个白色钢架大棚在基地道路两边依次排开,里面都是翠绿的芦蒿。

“现在主要是青蒿、白蒿,一年收个两三茬,产量在2000斤左右,每亩收益万元以上。”新村镇于洼村党支部书记张彪介绍。

几年前,一直在江苏省南京市从事芦蒿种植的村民孙汉林,带回一些芦蒿种苗试种,当年就获得成功,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现在,在当地政府积极引导、扶持下,芦蒿种植已经遍布新村镇11个村。

“我们出台激励措施,鼓励村干部亲自流转亲自干,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新村镇党委书记张亮告诉记者,镇里实行技术员到户,鼓励老户带新户,对老户给予每亩100元奖补;针对群众没钱种的问题,除了给种植芦蒿户免费提供种苗外,每年每亩还给予200元奖补。通过“劝耕贷”等多种形式,每年为村民争取数千万元贷款支持;集体经济空壳村资金打捆使用,支持大户发展,各类扶贫项目资金主要用于芦蒿种植。同时成立芦蒿种植协会,组建技术服务、销售服务、质量监管和综合服务小组,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我今年种了200亩地,收益不错。”正在棚里收芦蒿的种植大户张文宾高兴地说。

张文宾2017年回乡创业,开始种植芦蒿,头一年就赚了几十万元。尝到了甜头,张文宾在2018年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乡亲们一起走上致富路。记者在大棚内看到,几十位老人坐在小板凳上给芦蒿剪秆打包。“每天芦蒿采收都需要50人到60人左右,每人约60块钱工钱,还管他们午饭。”张文宾说。

种植大户柳怀军看到种植芦蒿带来的收益,也想着尝试种植。在当地政府和种植大户的帮助下,他流转了30多亩地,向银行贷了30万元。“按照今年的势头,不仅能把贷款还上,还可以剩个十几万元。”柳怀军自信地说。

截至2020年底,新村镇按照“家庭农场+合作社+村委会”芦蒿产业发展模式,芦蒿种植面积逾万亩,产值2亿元以上,工商注册农业公司、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四五百家。“一辆辆运货车辆进进出出,运走的是丰收果实,换来的是乡亲们的美好生活。”张亮告诉记者。

新闻推荐

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建设,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抓手推进分级诊疗……日前召开的“巡礼十三五·迈向全民健康这五年”新闻发布会分享了安徽省这一

建设医共体合理优化医疗资源“从黄岗来到焦陂,就为给母亲做白内障手术,医生瞧得可好了,母亲身体好了,我的心也放下来了!”阜南...

阜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南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