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建设,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抓手推进分级诊疗……日前召开的“巡礼十三五·迈向全民健康这五年”新闻发布会分享了安徽省这一

安徽日报 2020-12-09 13:49 大字

建设医共体

合理优化医疗资源

“从黄岗来到焦陂,就为给母亲做白内障手术,医生瞧得可好了,母亲身体好了,我的心也放下来了!”阜南县黄岗镇居民鞠国庆言语之间满是欣慰。

近日,鞠国庆为了给92岁的母亲李老太太看眼睛,选择到离家不远的焦坡镇卫生院做手术。“以前要去县里大医院才能做上手术,老人家在路上折腾、挂号排队非常辛苦。”鞠国庆说,如今母亲做完手术3天就出院了,整个手术做下来只花了100块钱。

李老太太便捷的就医体验,得益于阜南县的“医共体”建设。

县里专家下沉一线、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更新升级、“百名医师进村室”师带徒工程、基层医生免费进县里医院学习、标准化的村卫生室盖在家门口……阜南县人民医院焦陂分院副院长李永贺告诉记者,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卫生院软硬件都实现了提质升级,现在基本实现“大病县内治,小病就近看,未病共同防”目标。

基层医疗资源利用不足、大医院内人满为患曾经是常态。如何将医疗资源上下贯通?安徽省积极探路“医联体”建设,均衡和合理优化医疗资源,引导患者有序就医。

2015年,安徽省创新性地提出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的制度设计;2018年,率先开展城市医疗服务联合体试点;2019年,安徽省确定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的综合医改方向;同年,探索创新“两包三单六贯通”改革路径,并在37个试点县(市)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据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在专家资源、医疗技术、药品保障,补偿政策、双向转诊、公卫服务六个方面实现上下贯通,有效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目前,全省共组建120多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省范围内“15分钟就医圈”基本形成,服务人口约4500万人。县域内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就医秩序基本形成。今年,二级、三级医院向基层转诊人数(例)同比上升26.3%,基层诊疗量占比达到65%以上;全省县域就诊率达到83%以上,县域内基本医保补偿比达到70%左右,群众满意度持续稳定在90%以上。

建设医联体

走出“联而不合”困境

“太感谢医生们了,没有他们的及时帮助,后果不堪设想!”前段时间,铜陵市天井湖社区五松西村的孙先生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其母亲联系上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签约医生后,随后通过医联体“绿色通道”迅速转诊,精准对接铜陵市立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陆润平。

“当时接到电话就在线上指导社区医护人员开始院前急救,患者到医院后我们无缝对接为他开展手术。”陆润平说。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医联体”的纽带,一头连着大医院,一头连着社区患病群众。如何用好纽带,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破解分级诊疗之难,铜陵市先行探路。

2018年,铜陵启动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改革试点,建成以铜陵市立医院为牵头单位,2家二级医疗机构、36家基层医疗机构组成的市立医院紧密型医疗联合体。

记者了解到,铜陵市立医院除了让大专家对口帮扶基层医疗机构,还建立基层“点单”机制,设立下沉专家工作室、高年资护士工作站。此外,还通过组建流动专家库,基层卫生机构根据患者需求通过手机App“点单”“评单”“核单”直接预约专家。

探索之路不乏曲折。城市医联体建设涉及财政投入、医保支付、服务价格、人事管理、激励考核等多个方面、多个部门和多方利益,有专家直言,在推进医联体进程中,难免存在“联而不合”的情况。

在铜陵市立医院党委书记、院长何向阳看来,“紧密型”是破解该现象的关键“钥匙”。

“我院在医联体内实行一体化的人员配置、运行管理和医疗服务;实现人员、资源、利益和信息的共享格局;统一建立影像诊断、医学检验、心电诊断等中心,统一药品采购、耗材采购、消毒供应、医疗废物处理等。”何向阳说,医联体运营两年多来,初步实现患者医药费下降、药占比下降,慢病管理率上升、基层就诊率上升、双向转诊率上升。

“自2018年10月开始,我院向合肥市经开区高刘、长岗两家卫生院派驻管理团队参与医联体建设,形成上下联通协作机制,有效地提升了基层卫生院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延照说,只有建立稳定的“紧密型”关系,才会真正实现“联合体”。

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任人也坦言,虽然安徽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当前正处于愈进愈难,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关键时期。

“输血+造血”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当前,在紧密型医联体内,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不难,关键是“沉”得怎么样?基层能否“接得住”?是否能满足百姓高质量就医的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百姓对优质医疗资源需求的日益增长。王延照坦言,医联体内两家卫生院虽已建立相应的职能科室和临床科室,但是仍然存在人力资源短缺难题。

“提升下级机构的服务能力是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模式的基础。”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说。

在安医大一附院东区(肥东县人民医院)院长张勇看来,人才是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第一原动力,医联体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队伍建设。“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变‘输血’为‘造血’,为基层医院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是发展基层医院的关键所在。”

2018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肥东县人民医院牵手,成立紧密型医联体,牵头医院对下级医院开启组团式帮扶工作。

据悉,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根据临床科室发展需求,陆续派出3批专业技术人员到肥东县人民医院开展工作,包括长期派驻(1年以上)专家团队25人,专家们点对点、科对科地进行指导,通过远程会诊、教学查房、技术帮扶、疑难病例会诊、手术示教、学术讲座等形式。

“以前有些病只能去大医院看,现在县医院就能挂到省城大医院的专家号,钱还花得少!”在肥东县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李女士深有感触地说。

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安徽省将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人才培养,让医联体内优质的医疗资源,不仅“沉下去”还要“沉得稳”,提升医联体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满足老百姓的高质量就医需求。

新闻推荐

淮河王家坝闸迎来“体检”

本报讯今年夏季汛期,阜南王家坝闸承受巨大考验,为削减淮河洪峰、确保淮河安澜,立下汗马功劳。11月12日,记者从阜南县了解到,如...

阜南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阜南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