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自强,一生就不会有遗憾” 七旬王幼云乐观顺应生活环境变化

合肥晚报 2020-08-15 00:55 大字

如今70岁的王幼云回想起自己一生经历的种种,打趣着“能写一本厚厚的回忆录”了。

从幼年时离开父母到青年时独自闯荡,再到晚年打工,她经历着常人难以想象的人生波折,也总能把这些波折转化为自强、友善、乐观和健康。

独留蒙城

父亲是贵州独山人,母亲老家位于安徽阜阳的阜南县,王幼云却在四川出生——父母四处奔波的日子。这,似乎注定了她充满波折的一生。

“父亲曾被国民党军队抓过壮丁,当个小文书,后回到家乡教书,境遇坎坷,直到1977年才过上正常的日子。”年至古稀的王幼云解释着从小生活动荡的原因。

7岁时,王幼云跟着母亲,离开贵州独山,来到了母亲的家乡蒙城。几年后,母亲带着弟弟回独山,王幼云独自借住在蒙城的姨娘家中,并在蒙城附小上完了小学。

1966年,刚在蒙城一中上完初一,王幼云就被迫辍学,在家里带着姨娘家的表弟妹,做家务,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了研习毛笔字、钢笔字上。

“我姨夫有大量相同内容的文字稿需要我誊写,小到钢笔、大到毛笔。我钢笔、毛笔字的书写水平和书写速度都有了极大的提升。”王幼云写的字带有强烈的魏碑笔锋转折。

独入社会

1968年,王幼云响应国家号召下放到了涡阳公社丁沟大队,从此开始一个人应对工作和生活:

1970年,调到蒙城白杨林场, 在场办小学当小学老师。

1975年,调到六安皖西汽车配件厂,在厂办中学任教师。

王幼云至今仍记得曾经获得过的荣誉。“在皖西厂的厂办中学,我主要带文科课目,还曾经出席过六安教育局举办的先进教师表彰会,我被评选为厂办学校的唯一一位先进教师。”

1978年,王幼云和丈夫结婚,婚后过着六安、合肥两地分居的生活。

女儿出生后,每天早上,王幼云将女儿送到农民家里帮忙照看,然后匆忙赶到厂里上班,到了晚上,再将女儿接回家。

好在这种状态只持续了7个多月。

独闯合肥

1980年,王幼云以教师的名义调到合肥的安徽新华印刷厂子弟小学,恰逢厂办学校统一被社会管理。于是,她在排字车间当上了校对员,也结束了夫妻两地分居的生活。

“我的数学不太好,文科能力相对比较强。”如今,王幼云对当时的教师考试还印象颇深,“毕竟教了10年的语文,经过考试,最终顺利通关。”

1984年安徽新华印刷厂在全省率先把经济承包责任制引入企业改革。1985年,中国研制成功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正式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王幼云所在排字车间撤销,作为“只给基本工资”的内休人员。工作之余,王幼云摆过地摊,以此来补贴家用;她还在一家粮店里当过店员,平淡经营。

直到1997年,还有3年就退休的王幼云被安排回到原厂,从事开票工作。

独力摆摊

回厂之前,她离婚了,至于离婚的原因,王幼云不愿透露得更多。

“我是个直爽人,有什么事不愿放在心里,做什么事也喜欢做在明里。这就是我的性格,很难改变。”七旬王幼云说起自己的婚姻,有些激动,伸出了自己的双手,“我也是个能干事的人,不能说勤劳,但最起码不怕苦,不怕累,凭劳动吃饭,有什么丢人?”

好在到2000年退休时,王幼云因为单身,分到了单位的福利房——一栋筒子楼的一小间,她算有了一个自己的安身之地。

为了维持生计,她重操旧业,“去城隍庙批发一些小百货,到行人比较多的地方摆个摊,赚个差价”。

独立持家

其实,也不完全是维持自己的生计。

“当时,我女儿刚生孩子不久,想让我去带孙子。”王幼云有她的性格和想法,“我这个人,不愿意太长时间在家憋着,外面摆摊能挣到不少,就每个月多给女儿一些钱,让她找人带孩子,一直给到孩子3岁。”

不摆地摊的时候,王幼云也没闲着,她四处打零工,家庭钟点工、医院护工她都干过。

2006年,在工厂的一位张姓闺蜜为了照顾父母,将自己的房子让给王幼云看管,“帮忙看着房子,过段时间打开门窗通通风,住不住随你。”

经历过生活坎坷和曲折的王幼云心里明白,这“借口”,难以拒绝,互不尴尬;这友情,心心相印,弥足珍贵。

独享住房

2012年,闺蜜突然身患癌症,这让王幼云很难相信,又不得不面对现实。

“她生病没有告诉其他人,等我知道,深感突然。我当时很悲痛!她能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对我来说,当然应该‘涌泉相报’。她想吃啥,我就尽量做出来让她吃好点。”王幼云深知姐妹情深,常带着慰问金和鸡蛋面条到医院探望,“也算是能做出的为数不多的感谢吧”。

但不到一年,闺蜜不幸离世。

也许是听从了母亲的嘱托,也许是发自内心的感谢,闺蜜的子女做出了让王幼云居住在原来房间的决定,王幼云和闺蜜的友爱就这样延续下来……

独自操练

现在,王幼云居住在闺蜜留下的房子里,感受着她曾经留下的气息,把整套房子打扫得窗明几净。

“我自小都苦惯了,一辈子劳苦下来,打扫这么一套房子,可不算什么事了!再说,她是个爱干净的人。我没想到会遇到这样的好人,这是很多亲姐妹都做不到的。”王幼云每天都要擦拭摆放在桌子上、嵌有闺蜜照片的相框,“她是个非常开朗的人,爱美!爱干净!”

这一住,就是7年。

“我也不让孩子来照顾我,每天早睡早起,锻炼身体,身体很健康。”现在,王幼云精神矍铄,红光满面。

说起健康,王幼云有自己的锻炼方法。

这是她自己编的一套类似于瑜伽的健身操,把每一段关节都慢慢调整到最大限度,每天早上要做50分钟,“只有健康是自己的。”

独行善举

有了健康的身体,她还经常乘上公交车,去探望以前的老同事。

“我们都是一个车间的,比我大十几岁,现在行动不方便。厂里到了端午节、中秋节要发粽子、月饼,我就领了,送到她家去,顺便看望看望,叙叙家常。”王幼云解释着。

其实,没几个人知道,王幼云不让孩子来家探望,有另一个原因——她还要去医院照顾前夫的母亲。

“虽说是离婚了,可我跟公公婆婆关系都不错。婆婆年纪大了,经常住院,我就随时到医院帮忙照看。”从事过老人护理、年已七旬的王幼云想着过去婆婆的好来,不免有了恻隐之心,“去年6月,婆婆不小心摔了一跤,我在医院里照顾了她整整两个月,只是想着多陪陪她……”

独想闺蜜

在安排自己的生活间隙,有时,王幼云也会回想一些人生往事。

“很想念我的闺蜜。每到清明节,我都会去墓地看望她。”王幼云提到这事,眼里不禁盈出泪水来,“和她说说心里话,说说我的情况。只要我还能动,就会一直这样和她交流下去。”

更多的时候,王幼云按自己的想法生活着。

在王幼云居所客厅的壁龛里,有一纸钢笔写的《人生七剂》手书,贴在一个木盒的侧面:

勤奋和艰苦是人生的防腐剂

原谅和理解是人生的调节剂

崇高的追求是人生的催化剂

低下的嗜好是人生的腐蚀剂

安于现状是人生的催眠剂

冷静和思考是人生的镇静剂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人生的洗涤剂

从字迹上看,带有强烈的魏碑笔锋转折,仿佛被嵌进了纸里。人都说字如其人,这应该是出自王幼云手笔。

也许,这就是她的座右铭吧!

实习生 吴玉珏 陈彬彦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陶虎 文/图

新闻推荐

助学直通车淮河边“送阳光” 安徽日报志愿服务总队新安晚报“新安帮帮团”志愿服务分队第三站来到阜南

今年7月,淮河汛情形势严峻,王家坝开闸蓄洪,阜南一些乡镇作出巨大牺牲,但是当地人在洪灾面前没有退却,他们选择乐观、坚强面对...

阜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