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歌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
(上接1版)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人民,一切荣耀都归属于人民。文艺创作只有扎根人民,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文艺作品才能获取源头活水,才能赢得广泛共鸣。
五年来,安徽文艺战线持续组织广大文艺家深入基层一线,常态化开展采风创作活动,成为提升文艺创作水平的又一品牌。2018年以来,安徽创新开展“中国文艺名家看安徽”系列活动,邀请220多位全国知名摄影家、音乐家、作家、诗人、曲艺家、书法家、美术家、剧作家,行走江淮大地,感知时代气象,汲取创作营养。全省文艺战线跟随“八个一批”名家的脚步,踊跃投身“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长篇报告文学《一条大河波浪宽》,4位皖籍作家历经3年多时间,走访沿淮15个地市60多个县区,行程1.4万多公里,采访800多人次,经过精心打磨才完成这部作品。主创之一、著名作家潘小平说:“作家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常走基层之路,常修智慧之眼,常思出彩之策,常练行文之功,才能创作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文学精品。”
五年来,安徽文艺战线持续将文化大餐送到基层一线,让群众近距离感受文化领域创造的最新成果。自2017年起,“文艺扶贫 携手小康”惠民演出每年走进贫困县(区),鼓舞干群脱贫攻坚的士气,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助力脱贫的积极性,展示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自2018年开始,安徽省委宣传部在元旦、春节期间组织向群众“送文化年货”活动,书画家写春联送年画、非遗传承人剪“窗花”送“福”字、摄影家下乡拍好人“全家福”,百姓的春节生活因文化滋润变得更加丰富精彩。
从乡村春晚的舞台到“接您回家”的车站,从街道社区的礼堂到农村集镇的广场,安徽省曲协主席、阜南县演艺中心国家一级演员孟影每年都要承担近300场演出任务,将欢声笑语带给成千上万基层群众。她深有体会地说:“不接天线就掉线,不接地气就断气。基层文艺工作者的艺术天地在乡村,我们要做新时代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为广大基层群众送去欢乐和文明,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
以文化人,以文培元,为培根铸魂尽心尽智尽力
“坚持正确价值追求,坚守崇高艺术理想,涵养静气,笃定恒心,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做一个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的文学工作者……”今年5月,安徽省作家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在合肥召开,并就“争做新时代文学工作者”发出《倡议书》,得到全省作家、文学工作者一致赞许。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五年来,安徽省文艺工作者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自觉肩负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大德,更是文艺领域常写常新的主题。五年来,安徽文艺战线推出一批展现家国情怀的作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黄梅戏《邓稼先》生动再现以邓稼先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以及那一代青年为实现强国梦作出的巨大贡献;电视剧《外交风云》真实再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进程和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
文艺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艺术家自身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是根本。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安徽省徽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汪育殊坚守徽剧舞台30多年,凭借《惊魂记》登上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榜首。他认为:“传承发展徽剧艺术,是当代徽剧人不可推卸的责任。戏曲演员只有耐得住清贫和寂寞,精神上才能更富有,艺术上才能取得更大突破。”
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五年来,安徽文艺工作者焕发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当中,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和正能量。今年初以来,电视剧《上将洪学智》《绽放吧,百合》《外交风云》、动画片《大禹治水》、纪录片《天下徽商》等安徽出品的电视作品在央视热播,受到观众普遍好评。
新闻推荐
看不见的射线 看得见的奉献 记芜湖市中医医院医学影像科陈兴平
陈兴平的手指甲与一般人不一样:一条条灰色的纵向纹路,十分清晰。陈兴平介绍说,医院放射科的医生大多有这样的毛病,这是俗称的...
阜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