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手养牛照样脱贫致富
本报记者 尚原野 通讯员 张丽娜 在阜南县柴集镇张大村,提起孙朝才,村民都亲切地喊他“一把手”。因为前几年在外打工落下了残疾,现在靠单手生产劳动,凭着毅力和勤劳,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务工痛失右手2015年初,35岁的孙朝才在浙江义乌一家小型加工厂打工时,不慎右手被机器绞伤,失去了整只右手,落下终身残疾。打击一度让他患上了严重抑郁症,并不富裕的家庭一下跌入了更加穷困的境地。
在亲朋好友的鼓励下,几近崩溃的孙朝才慢慢鼓起生活的勇气,开始接受康复治疗;后来,他带着妻儿回到了家乡。右手残疾了,就开始坚持练习左手干活。但是,要让一只手承载两只手劳动谈何容易。种地翻土深一锄头浅一锄头没有“定准”,干起农活来几多辛酸,再痛再累他都没有放弃。“刚回来的时候啥都不能干,感觉自己像个废人。”孙朝才说。
经过一年多苦练,他靠单手干活也不输正常人了。平时,只要一有空,他就趴在桌子上用左手练习写字,研读科技书籍,寻找致富门路。“我不能出门打工挣钱了,在家里搞种植业养殖业,一样能生存下去。”孙朝才暗自下定了决心。 返乡创业养殖 从2015年底开始,孙朝才在家养殖了一些猪和羊,但家里经济状况捉襟见肘,没有太多本钱投入,加上缺乏专业技术指导、饲料喂养成本较高,辛苦赚来的钱还不够家里三个女儿的学费。这时候,孙朝才的家庭情况引起了柴集镇党委政府的重视,通过户申请、村民评议,村“两委”把他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有关部门组织下,他参加了镇里组织的养殖技能培训班,寻找致富路子。2016年,通过产业扶贫政策,孙朝才养殖了30只羊,他申报了养殖补贴6000元,自筹资金2万元,在镇畜牧站技术员的指导下,孙朝才精心喂养的母羊和小羊羔长势良好,年底销售收入达到5万余元,利润1万余元。一个最初连孩子学费都发愁的特困户,在镇村两级的帮助下,用“一只手”改变了家庭的贫困生活,实现了如期脱贫。
2017年,孙朝才决定扩大养殖规模,逐渐实行专业化、规模化养殖。他建起约3000平方米的牛舍,注册了柴集朝才养殖场,申请小额信货5万元,自筹资金近10万余元,购买了35头小牛、5头母牛。精心管理下,当年底出栏了8头大肉牛,获利5万元,今年利润比去年还要高。如今,孙朝才成了村里的养殖明星。打算扩大规模 新年伊始,孙朝才打算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吸纳本村部分贫困户入股分红,用贫困户小额信货继续投资30万元,年内肉牛发展达百余头,争取实现利润20万元以上。
孙朝才说,我现在脱贫了,但一直有感恩之情,今后会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帮助身边贫困户发展产业,促使他们早日增收脱贫。
“镇里一直支持孙朝才发展养殖业,只要有需要,我们会想办法帮助他筹集资金、寻找场地。”柴集镇扶贫专职副书记李明和告诉记者,孙朝才养牛致富取得成功,为我们做好下一步精准帮扶贫困户积累了经验。今后,镇里将组织有养殖意愿的村民到养殖场学习,带动更多群众共同增收。
新闻推荐
缴纳5年社保金 系统却查不到记录 部门回复:单位和个人本息欠缴账目无法录入系统
颍州晚报讯(记者曹亚伟)近日,阜南县居民朱磊(化名)反映,1998年至2002年,他在阜南县社保局缴纳了5年的养老保险(社保),但是系统上查...
阜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