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 ”,振翅起飞的安徽特色产业 记安庆永强农业董事长黄永强

江淮时报 2019-01-14 17:12 大字

[摘要]记安庆永强农业董事长黄永强

我们常看到,一种体态优美,眼周堆满红色肉球,似雁非雁的大鸟,在青山碧水间或飞或游,相映成趣。安徽人,称其为“ ”,学名“番鸭”。

安徽人爱吃“ ”。无论白切、煲汤还是红烧,其肉嫩味鲜,总让人大饱口福;也以颇高的营养价值,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安徽人民。

然而,这早已融入我们生活的珍禽美食,在国内却“无种”。作为经营活禽生意近20年的安庆永强集团董事长黄永强深知:养殖“无种”,就意味着产业发展“无根”。为产业“留根”:

发展规模化育种和养殖体系

18岁那年改名“黄永强”时激励自己奋斗的激情依旧;2010年放弃亿元活禽交易生意,一心专营番鸭的勇气还在;经历无数次摧毁性打击依然坚持番鸭养殖的毅力不改;黄永强决心要从根本上解决“ ”产业发展的瓶颈,为产业“留根”。

“育种”意味着较高的科技水平和前期大量的资金投入,最大的问题是:品种认定至少需要坚持5年以上的时间。黄永强硬是从一次次的探索实验中找到了突破点,逐步建立起系统的选育数据模型,形成了安徽独有的“徽 ”,因为立志成为安徽的美食名片而放飞了这只“ ”。

永强农业也因此建立了强大的育种专家团队,多所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已在全国设有7家生产基地、3000余家合作点,并在阜南投建规模化育种养殖基地17万平方米,年育父母代种番鸭60万只,年产优质商品代番鸭苗4500万羽,已成为中国番鸭产业的领军企业,成为“中国番鸭第一股”(证券代码832903)。帮农民致富:

番鸭扶贫效果显著

坚持“公司+农户”的规模化发展路线,得到了农户的一致认可。

市场包销解决农户后顾之忧,每户年增收可达6万元以上;以户贷企用的形式入股,完成每户年3500元分红收益;通过番鸭育种基地建设、商品鸭小区建设,以及种鸭、商品鸭养殖,带动贫困户就业脱贫。

永强农业的一系列帮扶措施,不仅帮助农民增收、贫困户脱贫致富,也为安徽省“ ”产业发展打下了基础。为安徽添彩:“徽 ”,打造安徽美食新名片

养殖是产业上游,而真正决定上游发展的,是市场需求。身为安徽人,愿为安徽发展贡献一己之力的使命感再次激发了黄永强的热情。他分析国家农业部关于“农业品牌化”的政策,研究安徽“ ”的消费习惯,考察全国番鸭市场……而后做了一个战略决策:走品牌农业之路。这在番鸭领域是前所未有的。

他为安徽的“ ”注册了“徽 ”商标,打下品牌化的基础;确定了“迎客松,宴客屯,安徽欢迎您”的推广词,与“安徽特产”关联;研发了真空包装的“徽 ”熟食,亮相各大农业和食材展会,推广这一珍禽食材;筹备建设屠宰和熟食加工厂完善产业链,打通市场端和养殖端;在出席重要的会议和活动中极力推荐 “徽 ”;甚至准备着手打造“徽 ”美食体验连锁餐馆,从消费端扩大市场需求……

股东们再次惊诧于他的举动,而在他心中,早已有了一张促进安徽“ ”产业发展的蓝图,目标就是——将“徽 ”打造成安徽美食新名片。他的这些举措,正是在为蓝图搭建框架。

一个安徽特色产业“徽 ”仿佛正在振翅起飞,黄永强的果敢践行必将为产业发展树立榜样,为安徽经济的腾飞起到推动作用。

(备注: 读作tún)

新闻推荐

近期,阜阳市以推深做实林长制为统揽,多措并举落实“五绿”任务,各地造林增绿热潮涌动 唱响绿色奏鸣曲

本报记者徐立成通讯员杨伟近日,记者来到阜南县谷河苗集段,只见沿岸湿地种植的成片中山杉身姿挺拔,经霜雪后变成棕红色的树叶...

阜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