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 天蓝水绿 城市宜居

阜阳日报 2018-12-26 21:26 大字

本报记者 尚原野 实习生 赵若薇 近年来,阜阳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大力实施碧水蓝天工程,一年四季经常出现的“阜阳蓝”经常成为微信朋友圈的热门图片,而正在实施的黑臭水体工程,在净化水质的同时,也为改善人居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 生态宜居已成阜阳名片

提起“宜居”这个词,人们的第一反应一般是富庶的江南水乡,抑或是温暖的南国。然而最近几年,这个词经常被阜阳人提起,因为一座生态持续改善、配套设施日益完善的皖北滨水园林城市已经初具规模。

前几天,记者采访了驻阜省人大代表集中视察活动,来自阜南三小的校长郭爱萍说出了她的心声。“以前每次出去学习,回到阜阳,一下车,就觉得老家跟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差别太大了,一直想着等孩子出门上大学了就到南方去发展,现在这种想法早已烟消云散。”郭爱萍说,如今的阜阳,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环境的改善让大家有目共睹。以她工作的阜南来说,距离阜阳市区只有30多公里,加快建设的城北新区配套建设的公园、绿地以及治理的水系,让这座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的县城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

随着阜阳、阜南两座城市一体化发展的不断加快,阜南这座有着淮上工贸园林城、豫皖交界明星县美誉的县城也将不断融入阜阳这座更具发展潜力的城市。“空气一天天变好,水体越来越清澈,上级主管部门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越来越高,我真觉得生活在阜阳和阜南都很幸福,一点都不逊色于江浙发达地区。”郭爱萍说。 多措并举留下蓝天碧水

2017年,阜阳市投资310亿元实施阜阳城区水系综合整治(含黑臭水体治理)PPP项目,将阜城20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45条内河打包进行治理,其中包括22条黑臭水体的治理。当年7月,14条黑臭水体的水体沿岸截污、底泥清淤、漂浮物和垃圾清理等治污项目已全部完工,并顺利通过了第三方评估单位的民意测评和水质检测。

“今年8月上旬,阜阳市及时启动了黑臭水体治理‘百日会战’,明确到11月底前22条黑臭水体全面正常施工,进一步巩固西清河等14条黑臭水体‘初见成效’的目标。”市环保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施工单位正严格按照“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不断加快沿岸截污、底泥清淤、漂浮物和垃圾清理等治理进展,为大美阜城增添更多亮点。

不仅如此,阜阳市还严格按照国家环保部的相关规定,认真开展大气污染防治,通过中央环保督查回头看,认真整改存在环境问题,确保大气污染防治不反弹。“现在,广大市民可以通过登录‘阜阳市环境保护局’网站,实时查询大气、水体污染监测数据,并通过24小时监督举报电话12369反映问题。”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

多个考核指标全省领先

近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018年1-11月份阜阳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阜阳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发展,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多项考核指标已处在全省先进行列。

“今年1至11月,全市4个市级、5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市环保局副局长史春告诉记者,今年1至11月,阜阳市列入省级考核的5个地表水断面(淮河鲁台孜、颍河阜阳段上游、颍河阜阳段下、颍河杨湖、谷河阜南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优良率100%(优良率考核指标40%),其中颍河阜阳段上游断面水质优于省定目标两个类别,颍河阜阳段下断面、颍河杨湖断面水质优于省定目标一个类别。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至10月,因地表水质改善明显,阜阳市共获省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金1700万元,位居全省第一。“近年来,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工作,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空气水体质量的持续向好,阜阳这座宜居宜业的滨水园林城市正在成为皖北地区最具潜力的人才高地和投资沃土。”史春说。

新闻推荐

优秀民营企业家王加献 熬过苦日子,收获“甜蜜”事业

做过销售,干过建筑工,当过影楼学徒……经过一番摸爬滚打,王加献成就了自己的“甜蜜”事业——婚纱摄影。事业有成的他不忘回...

阜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南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