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铜丝折成的《清明上河图》
本报记者 宋玉洁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存世精品《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阜南县退休教师李超英以其为素材,耗时一年零两个月,制作完成了铜丝画版本的《清明上河图》,长14.4米,高1.2米,共由24幅板材组成。
人们对铜丝画可能比较陌生,其实,铜丝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以铜丝、金丝或银丝等为主要材料进行画面创作,全程纯手工。工艺上,它属于景泰蓝掐丝工艺的延伸。具体操作时,将金、银、铜或其他金属细丝,按照花纹的曲屈转折掐成图案,粘或者焊在板材或器物上。
60岁的李超英家住阜南县解放社区世纪家园巷,今年7月,他从阜南县中岗中学退休。虽说从小到大没接受过系统的美术教育,但并不妨碍他对美术的痴迷。凡是县里文化部门举办画展之类的活动,李超英都尽量抽空去看。古今中外的书画名家,著名的绘画作品,他都如数家珍。
2002年,李超英在与学校一位美术老师交流时,听说外地有铜丝画这种艺术形式,李超英便想试试看。“当时纯粹就是觉得好奇、好玩。”李超英说,为了让自己的铜丝画效果达到最好,他反复试验,分别使用了纸板、木板、泡沫板等作为承载材料,最后选定了三合板,选择铜丝的直径是0.71毫米。
掐丝是铜丝画制作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据李超英介绍,做一幅铜丝画,需要先用笔在复写纸上描出一张画,然后将复写纸蒙在三合板上,接着用铜丝在板上弯曲折出想要表现的线条,再用502胶水将其粘在板材上,着色两三遍,晾晒一段时间,用砂纸将油漆打平整,将铜丝打光亮,最后再涂上一层清漆。晾晒干后,一幅铜丝画才算制作完毕。
“铜丝画是表现线条的艺术,掐丝最考验耐力。”李超英介绍说,做铜丝画的时候,不能分心,眼睛要时刻盯着画面,双手也要互相配合,掐丝的时候手指要固定住不动数小时,坚持下来常常手酸不已。按照线条的复杂程度,完成一幅作品需要三五天不等。因为掐丝的形状有一定的弧度、弯曲度,粘在板材上时,为了防止有不平整的部分,还要用锤子轻轻地敲打,这非常考验手力的拿捏。着色步骤也具有一定的技术性。他反复试用了多种颜料,最后选择了油漆。为了避免颜色不均和串色,他会将一种颜色一次调成,每种颜色统一上色、分开进行。
如今,李超英创作的20厘米×30厘米的小幅铜丝画大约有150幅,学生课桌大小的大幅铜丝画有四五十幅,以花卉、人物、风景题材为主。花卉作品的主角多是梅兰竹菊、荷花等,人物作品有仕女图等。
去年9月,李超英开始创作铜丝画《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里共有各色人物800多个,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加上各种生活用具、动物花草等,创作过程异常复杂。为用铜丝画这种艺术手法再现《清明上河图》,李超英可谓下足了功夫,光是直径0.71毫米的铜丝,就使用了十几斤。历时一年零两个月,今年11月初,铜丝画版本的《清明上河图》终于制作完成了。
做好的《清明上河图》,充满立体感和艺术感,颜色丰富但不杂乱,在阳光的照射下铜丝闪闪发光,整个画面散发出柔和而闪耀的气息。李超英说,自己创作铜丝画,纯粹是个人爱好。有朋友慕名前来索取,他都会很开心地挑选一幅免费赠送。“至少在目前,我还没有开店卖画的打算,如今退休了,创作的时间更多了,还得想办法给这些作品找个地方存放。”李超英说,因为铜丝画费时费力费心,对它感兴趣的年轻人太少了,如果有年轻人想学铜丝画创作,他会乐于交流、传授。
新闻推荐
昨(14)日,在城管、公安及城郊乡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多个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市中心涪卫巷与健安街之间的三处典型违法建设...
阜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