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氏家族投资现代实业初探 ——《倪嗣冲与天津倪氏家族》出版发行座谈会侧记
本报记者 尚原野 通讯员 陆志成 李强/文
本报记者 穆可亮/摄 4月14日下午,倪嗣冲研究十年回顾暨《倪嗣冲与天津倪氏家族》出版发行座谈会在阜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天津市政协、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安徽大学、阜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近代安徽历史名人研究所研究团队成员、阜阳地方文史专家以及倪氏后人代表等参加座谈会。
张绍祖参与整理倪氏家族史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的《倪嗣冲与天津倪氏家族》一书,由张绍祖、郭从杰、倪祖琨主编,其中,担任天津河西区政协文史委副主任的张绍祖为之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
“倪嗣冲的后人在天津投资创办企业,对近代天津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张绍祖在座谈会上说,27年前,他曾经在《天津文史资料选辑(53辑)》发表了《天津北洋时期的寓公住宅》一文,开始关注天津寓公及宅邸。1994年又在《天津时报》“名人名楼”栏目发表《在津投资最多的北洋寓公倪嗣冲》,随后便参与了天津倪氏家族的资料整理。他先后在天津档案馆、天津图书馆等地查阅资料,并翻阅了1902年至1924年《大公报》,陆续在报刊、杂志、政协文史选辑上发表了大量有关倪嗣冲与天津倪氏家族的文章,其中有不少内容涉及倪氏财团投资经营天津工商业事宜,这些都为这本书的编辑出版做了充分准备。
《倪嗣冲与天津倪氏家族》全书共计36万字,分家族及主要代表人物、家族投资的企业、家族旧居及深情回忆、倪嗣冲研究、家族谱系年表及附录5个章节。“在2008年至2016年的近十年间,较大的改动一共有三次。透过倪氏家族史的研究,可以窥见近现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历史面貌。”张绍祖说。倪氏家族投资现代实业力度大《倪嗣冲与天津倪氏家族》一书以倪氏家族的变迁为轴心,描述了倪氏在颍州崛起、壮大及播迁天津的过程,特别侧重于倪氏家族在天津等地的投资,以及围绕北洋系军人对于兴办实业的历史研究,都使之成为近现代史研究的新课题。
书中以大量数据展现了倪嗣冲及倪氏财团在津投资力度之大。“我们从这些大数据中能感受到,对城市功能逐步完善起了促进作用,提高了城市人口的容纳能量,吸纳了就业力度、促进天津工业发展、郊区城市化……对天津城市的近代化起了促进作用。”主编之一倪祖琨说。
以倪氏财团投资最多的天津裕元纱厂为例,当时的裕元纱厂是华北最大的纺纱厂,厂址选在海河畔的小刘庄,此后天津成立的大型纺织企业多临河而建,几成定制,海河-北运河-新开河、金钟河一线成为当时一条民族纺织工业带。
此外,倪氏财团投资的采矿业、金融业、粮食业、农场业以及房地产业等,为天津的近代工商业、金融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历史人物研究成果丰硕座谈会上,安徽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陆发春就地方通史编写过程中,如何书写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阜阳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梁家贵指出了加强地方历史人物研究的必要性,以及科研立项对学生科研能力锻炼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008年以来,我院在开展倪嗣冲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绩。”阜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李良玉说,十年来,该院与倪祖琨合作开展倪嗣冲研究,已出版《倪嗣冲年谱》(黄山书社2010年版)、《倪嗣冲函电集》(社科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倪嗣冲与北洋军阀》(黄山书社2012年版)、《倪嗣冲与天津倪氏家族》(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7年版)四本学术著作,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资助学生科研课题近200项,在国内外产生一定的学术影响。
李良玉表示,今后将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挖掘北洋人物历史资料,加强对北洋督军群体的研究,为地方文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人物简介:倪嗣冲,原名毓枫,字丹忱,1868年生于安徽颍州倪寨村(今阜南县柴集镇倪新寨)的一个官宦之家。其父倪淑是清末举人,曾受聘于袁世凯做家庭教师,后曾任四川开县、长宁县知县,晚年为袁世凯的亲信幕僚。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考中秀才,1901年5月被袁世凯保荐为京师执法营务处委员。1913年8月至1920年9月,主宰安徽军政,1920年7月以积劳成疾为由请辞,赴天津养病,投资近代工业和金融业,对当时中国的民族工业尤其是天津民族工商业和金融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新闻推荐
本报讯4月10日,阜南县政协组织文化艺术界别委员和演艺中心演职人员深入郜台乡童楼村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为群众送上一份丰富的精神食粮和文化大餐。县委副书记、县政协主席陈建华、县政协副主...
阜南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阜南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