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皖北大地 放歌希望田野 ——记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获得者孟影(上)

蚌埠日报 2018-04-09 14:34 大字

■安徽日报记者 张理想

3月30日《安徽日报》二版刊发《扎根皖北大地 放歌希望田野——记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获得者孟影(上)》,本报全文转载——

两块檀板、一架扬琴,只要有听众,随时随地都能唱上一段琴书。省级非遗项目淮河琴书第五代传承人、阜南县演艺中心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界最高奖“牡丹奖”获得者孟影,从艺近40年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琴书精品。她长期坚守基层一线演出舞台,将接地气、冒热气的琴书唱给广大人民群众。

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创作琴书精品

“现如今和谐社会讲文明,咱都要学法用法守法律,这骂村本是歪风邪气,像你这样咱文明村庄可不合格……”3月26日,记者来到阜南县演艺中心,简朴的排练室里传来悠扬的琴声,孟影正在指导学生学唱淮河琴书《文明村风波》。这段琴书从文明村调解员桂兰规劝丢了芦花鸡的孙大娘不要骂村的故事入手,教育村民和谐邻里,涵养文明村风。

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不接天线就掉线,不接地气就断气。”这是孟影的“座右铭”,她深有体会地说:“淮河琴书必须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老百姓,才能获得生命力。我们常年在基层一线演出,知道老百姓所思所想和酸甜苦辣,知道百姓最需要接地气、冒热气的文艺作品。 ”

“一个好剧本完美演绎的过程,也是一个好演员进行二次创作的过程。”省曲艺家协会原副主席庄稼说,他多次应邀为孟影“量身定制”琴书剧本,曾根据孟影擅长“对口戏”的特点,将戒毒题材琴书《恶梦》改编成一人分饰多角的作品。“孟影不仅善于表演,也善于观察生活,注意从身边寻找好人、好事、好话等题材。我创作的一些剧本的素材,就直接来源于孟影搜集到的百姓故事、记录下的百姓话语。”

文艺创作只有扎根人民,才能汲取源头活水;只有深入生活,才能获得普遍共鸣。历数孟影及其团队近年来推出的淮河琴书作品,《文明公交为人民》歌颂爱岗敬业的公交司机;《我为阜南唱文明》展现皖西北小城的崭新面貌;《猫和老鼠》助力社会共建反腐倡廉文化氛围……一部部作品无不彰显主旋律,弘扬正能量。阜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朝阳称赞道:“传统淮河琴书作品大多表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孟影聚焦寻常百姓故事,小切口表现大主题,大大拓展了淮河琴书的题材范围,令人耳目一新。”

在长期基层演出中塑造最美舞台形象

3月27日下午,伴随着热闹欢腾的开场舞,阜南县演艺中心承办的“送戏进万村”专场演出,在会龙镇综合文化站的广场上拉开帷幕。会龙镇是孟影的老家,听说镇里走出去的“明星”回来了,十里八村的乡亲纷纷前来观看演出。或站着,或蹲着,或搬个板凳坐着,或骑辆电瓶车靠着,热情的观众把偌大的广场围得水泄不通。

盘着靓丽的发型,化着精致的妆容,穿着时尚的旗袍,孟影甫一登场便赢得热烈掌声。经常观看淮河琴书的观众都知道,无论在大型演出的舞台,还是村头搭建的戏台,面对各个阶层的观众,孟影从来都是毫无区别地对待,一丝不苟地展现自己的“绝活”。因此,作为经常合作的琴书编剧之一,阜阳市检察院退休干部王玉龙把孟影的舞台形象总结为“三好”:头盘得好、妆化得好、服装搭配得好。“台上讲究,台下将就”,是孟影时常挂在嘴边的话。“先辈们传下来的‘族训\’时时在我耳边响起:琴书是咱的饭碗,饭碗不能丢;乡亲们是咱的衣食父母,父母不能忘!”孟影认为,“基层文艺工作者的艺术天地在乡村,我们的舞台就在群众身边。懂我的是身边的乡亲,捧我的是广大基层观众,上不了春晚就努力上‘村晚\’!”“送戏进万村”演出140场,文化惠民活动演出20场,廉政文化巡演8场,敬老院文艺演出10场……从乡村到社区,从工厂到学校,从企业到军营,2017年,孟影先后走进基层演出320余场,将琴书艺术的魅力展现给成千上万各界群众。

2016年,阜南县演艺中心青年演员李丁丁正式拜入孟影门下,不但跟着师傅学习淮河琴书的表演艺术,更跟着师傅学习从艺的职业精神。李丁丁感慨地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孟老师对我的基本要求。孟老师下基层次数多、演出频率高,我们年轻人都时常感到吃力,她却从来不叫苦、不叫累。”“有次去抗洪救灾一线慰问,我们踏着泥泞,深一脚、浅一脚,背着设备走进工地现场演出。饿了只能吃碗方便面,发根火腿肠就算‘加菜\’了,但孟影没有半句怨言。”孟影的启蒙老师李玉英,于1994年将孟影“特招”进阜南县梆剧团,直言自己没有看走眼。

在传承创新中发扬光大传统艺术

2004年9月,凭借琴书《一块碎玻璃》荣获中国曲艺界最高奖“牡丹奖”,2010年6月,凭借琴书《买巴掌》捧回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2016年,凭借琴书《轧狗风波》赢得全国第十七届“群星奖”。在安徽曲艺界,孟影取得的优异成绩被形象地称为“一丹两星”。

“继承传统是基础,创新发展才能保持淮河琴书艺术的生命活力。”孟影认为,随着时代的变迁、观众口味的变化,琴书说唱的形式也要随之变化。凭借多年积累的舞台表演经验,她把阜南当地淮词、大鼓、坠子和民间小调融进创作中,并将黄梅戏、嗨子戏、京剧和豫剧等糅进演唱里。

8岁随父亲学唱琴书,12岁登台演出,在近40年的从艺生涯中,孟影将淮河琴书的风采展现在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的舞台上。2013年7月,孟影远赴法国参加“巴黎中国曲艺节”文化交流展演,将浸润皖北乡音的淮河琴书唱给国外观众听。“毫无疑问,孟影是安徽淮河琴书的领军人物,代表着琴书艺术的安徽水平。”阜阳市文化馆馆长李跃回忆道,在创排《轧狗风波》之初,缺少足够经费支持,孟影自己掏钱垫付资金,租用场地进行排练。“作为国家一级演员,孟影还能驻守县级剧团搞创作,常年活跃在基层一线演出,这在全国文艺界也稀见!”“我们剧团前些年遇到经营困难,个别演员难免产生转型的想法,孟老师却始终坚守岗位,坚持用艺术服务基层一线群众,从来不讲价钱、不谈条件。”在阜南县演艺中心经理尹玉看来,孟影的淮河琴书作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她的艺德更堪为表率。早在2005年,孟影即被省委宣传部评为“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从声乐演员到琴书演员,从台下学唱到搭手对唱,如今李丁丁已经能够熟练掌握《文明村风波》等经典唱段的表演技巧。在孟影支持下,她正在报名备战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孟老师最期待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她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主动把舞台让给年轻人,这种艺术家的高风亮节,值得我们学习。”李丁丁说。

新闻推荐

“网红”张丙夫

21年前,阜南县新村镇村民张丙夫外出打工时,因事故导致瘫痪,从此卧床不起。在妻子的悉心照料下,张丙夫度过了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光。七八年前,为了补贴家用,张丙夫借钱开了一家小商店。今年6月份,在子女的...

阜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