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程改革为抓手构建优质均衡教育

阜阳日报 2018-02-14 10:58 大字

王晨清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办优质教育犹以课程改革为关键。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课程是培养人才的载体,没有优质课程就没有优质教育,没有优质教育就没有优质的人才。

钱学森曾感慨:“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难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笔者认为,这个问题的症结恰恰就出在课程上。目前的学科课程,限制于学科教学的结构与形态的制约,主要在低级认知水平范围内徘徊,如在课堂教学中“记忆、分析、理解”比较多,但“评价、创造、实践”就比较少,或者说,我们要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学生,造就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未来公民、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打破目前学科课程结构与形态的局限,重建一种新的、适应推进学生高级认知水平的课程结构与形态。

如何打破这种课程桎梏,构建开放而富于活力,促进孩子生命成长的时代课程?让我们来看看北京市中科院附属玉泉小学的做法,该校构建了以促进学生高级认知水平发展的新型课程形态,称为“超学科课程”,它打破了目前“学科课程”形态下的学习方式,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为学习主题,通过设计一个个充满智慧的故事为问题线索,驱动学生完成一次不断探索、创新创造、高级认知的学习之旅。通过“超学科课程”学习,为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的未来公民而奠定基础。

其实以课程建设促进教育优质发展,绝非玉泉小学的专利,当很多学校还在纠结于一堂课如何导入,如何复习,如何学习,如何巩固时,国内外课程改革早已风起云涌,热潮澎湃。重庆谢家湾小学根据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建构了学科课程、社团课程、环境课程三类一体的“小梅花”学校课程体系。北京十一分校亦庄实验小学的全课程,同样打通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间的壁垒融合而成学校特色课程。

纵观内地,我们的教育还穿着19世纪的旧鞋,奔跑在21世纪的信息高速公路上,又怎能培养出杰出人才,又怎能给世纪之问一个满意的答复,又怎能提质促效呢?以课程的优化整合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对于一直聚焦“均衡优质发展,打造幸福教育人生”的阜南县来说,2017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年份,除了以高分通过国家均衡验收外,斥资百万元,从全县遴选20名优秀教师到北京玉泉小学跟岗培训3个月,学习“幸福教育理念”下的课程设计,进而请进来“手拉手”联合办学的举措更是刷屏,实现了与北京玉泉小学双向互动,在后教育均衡发展时代,为阜南教育寻找新的突破点,注入新思路,阜南县玉泉小学也将以崭新的课程标杆作用引领阜南教育走向均衡优质卓越。此举不但开启了阜南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发展的新时代,也使阜南成了全市基础教育中基于课程改革前瞻联合办学敢“吃螃蟹”的第一人。

吃螃蟹需要敢为人先的胆量,需要吃就吃出健康的理念,需要横眉冷对“东施效颦”的定力,更需要一蟹多吃的技巧,阜南县在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中可谓深谙此道。

扶贫先扶智,首先阜南县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当作实现脱贫的根本举措,可谓明确了航向;在解决有学上后,如今又内挖潜力,外寻助力,高标准,严要求,谋求上好学,让每一个孩子沐浴优质均衡教育的阳光茁壮成长,可谓定准了调子;携手名校,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构建生命课程,走内涵发展之路,让均衡从静态的物质扶持走向生机勃勃的城乡一体化优质动态发展,可谓走对了路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也许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这种教育大手笔投入看不出它的蝶变,但是谁又能否定预言下一个十年二十年保不准就是他们的天下?

教育从“广覆盖”向“有质量”迈进,既是百姓的新期待,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我们相信,只要抓住课程改革这个牛鼻子,必将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不但能够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力资源供给,释放新一轮人口红利,更能让我们的孩子通过“有质量”的教育而成为更好的自己,不断夯实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基。

新闻推荐

中央600多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阜阳市农村环境整治

本报讯(记者杨燕实习生高彦如)近日,市财政局拨付2018年中央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608万元,用于阜阳市8个县市区52个村庄的环境整治工作。据悉,该批专项资金是按照《安徽省环保厅关于分解落实“十三五”...

阜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阜南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