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会里会外念雪情

阜阳日报 2018-01-07 16:56 大字

本报记者 冯启俊 张凯培 牛真子 任秉文

1月3日起,阜阳市普降暴雪,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正值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之际,在会场内外,广大代表也在时刻关注着雪情灾情、惦念着因暴雪受灾的群众。

“我是从事现代农业的,昨天就打电话安排除雪,现在看来损失不大。”1月5日下午,在颍泉区代表团会议上,市人大代表、行流镇颍菊生态农业公司负责人陈宏伟在发言时不知不觉把话题转到了老本行。

2014年,陈宏伟抱着为家乡发展作贡献的念头,返乡创业,主要从事颍菊种植,目前已发展种植面积1500亩。“我们想着是提供技术、市场支持,带动农民去种植,前几年发展很好,但这两年受持续阴雨天气等不利因素影响,有些农民退出了。”陈宏伟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大对现代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尤其是对因灾受损的农民,给予更多补偿,保护农民的积极性。

“这场大雪,对设施农业影响最大,其中更以连片大棚受灾最重。”陈宏伟的话,引起代表们的共鸣,颍泉区委书记刘洪洁接着话说,“昨天一夜都在安排除雪救灾工作,我在朋友圈看到一些农户的大棚被压塌的照片,感到非常痛心。”

在各个代表团,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们除按会议议程履职尽责外,也在时刻关注着会场外的雪情。“尽管现在辣椒都收了,但农民的大棚能不能抗住大雪,还需要我们及时行动。”阜南县会龙镇党委书记刘金堂在代表团会议上发言时向大家报告,会龙镇3.5万亩辣椒大棚中,经改造过的高标准大棚都抗住了这场大雪,未经改造的损失也不大。

“我们回去后抓紧推进与省农业担保集团的合作,创新金融支农方式,力争在2-3年内将全镇辣椒大棚全部改造完毕。”刘金堂说,到时不仅能经受住极端天气考验,更能让会龙辣椒实现全年产出,取得更好效益。

新闻推荐

整治过后换新颜乡村处处桃花源

本报记者任秉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千百年来人们追寻的梦想家园。如今,行走在颍淮大地,人们惊喜地发现,“桃花源”处处可见。乡村保洁日常化在阜南县地...

阜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