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粮仓文化源远流长

阜阳日报 2018-01-05 14:32 大字

通讯员李援朝/文 本报记者 穆可亮/摄

阜阳地处黄淮海平原南端,淮北平原西部,一马平川,沃野千里,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沟塘众多。淮河、颍河、泉河、涡河等滋润着广袤无垠的良田,使这里壤厚水甘,物产益多;同时,气候兼具南北特征,自古以来就孕育着丰富的农业资源,是典型的平原农业地区和天然富庶的天下粮仓。这里的百姓好尚稼穑、民安耕凿,世代延续着传统的农耕文化习俗。

粮仓文化源远流长

在北宋以前的黄河安澜期,淮河千百年来都是一条出路通畅、直接入海的古老河流。那时的淮河,河槽低深,含沙量少,灌溉便利,航运通畅,水不淤淮,被誉为“利河”。富饶的淮河流域,既有平原之利,又兼灌溉之便,方圆数千里,耕者有余粮,织者有余帛,一度形成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社会安宁局面。北宋政治家、颍州太守欧阳修称赞这里“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宋代大科学家苏颂知颍时赞美颍州“地濒淮颍,厥土良沃,水泉鱼稻之美甲于近甸”。民间流传的“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要米有米,吃面有面”,宛若一幅鱼米之乡的民俗画卷。

阜阳粮仓文化源远流长。2012年伊始的阜南台家寺商周文化遗址考古挖掘,发现了大量碳化水稻、粟米及“大型仓库”的建筑基址,距今已有3300多年。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颍上人管仲,留下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名言。三国时,这里是曹魏屯田的重点地区之一,在汝阴设置典农官员负责民屯,大将邓艾在此兴修水利屯粮漕运。唐宋时,这里是东都洛阳和汴京开封通向江淮粮食产区的漕运要道。北宋政治家欧阳修知颍劝课农桑,粮丰仓满,社会安宁。苏东坡知颍偶遇荒年,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以工代赈,兴修水利,留下了关爱百姓疾苦的千古佳话。南宋抗金名将刘

新闻推荐

“三无”鸡腿亚硝酸盐超标? 华商报送检8个样本,均符合国家限量标准

安徽6岁小男孩疑因吃了“三无”鸡腿身亡,医生诊断为食物中毒,怀疑鸡腿中亚硝酸盐超标。为此,华商报记者在西安市场走访取样检测,8个样本亚硝酸盐含量均符合国家限量标准。>>新闻事件6岁男孩...

阜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南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