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上岸渔民的生活期待

阜阳日报 2016-12-09 11:02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杨燕 实习生 周敏

在阜南县鹿城镇刘小路口的一家渔具店,面对顾客提出的各种问题,店主吴余侠总是耐心回答。“现在是冬季,鱼儿不肥,用小钓钩、细线就行了。”吴余侠给一位顾客推荐了一套合适的渔具。

吴余侠是阜阳市渔民上岸工程的受益者。回想起过去在船上漂泊的日子,她感叹还是上岸以后的生活好。吴余侠告诉记者,她的丈夫是一位渔民。刚嫁到丈夫家时,自己很不习惯渔船上的生活。在二十多米长、两米多宽的渔船里,住着一家五六口人,日常生活都在仅仅十几平方米的空间里,感觉很不方便。喝的水通常是舀几桶河水、放点儿明矾净化沉淀后再使用;用电方面,则是偷偷地扯很长的电线接到船上,非常不安全。此外,最担心的是晚上渔船被风刮跑,或赶上暴风雨天气把自家的船摧毁了。为了不让船意外受损,他们通常会让孩子住在岸上,大人住在船上。“一听到什么动静我们就要起身看看。”

吴余侠搬到渔船上生活后,她自己的户口仍留在娘家。可是,在每年人口统计时,娘家人由于疏忽大意没有上报她的户口,导致后来她成了“黑户”。正因为如此,她家的两个孩子也都没有户口,上学像打游击一样,哪里愿意接收孩子,吴余侠就想办法把孩子送到哪里。

“我们一家几代人都没上过学。我想,再难也要让孩子接受教育,告别这样居无定所的生活。”吴余侠告诉记者,因为他们常年东奔西跑谋生活,孩子没办法跟他们在一起,为了让孩子接受教育,她不知对亲戚说了多少好话,让他们代为照顾自己的孩子。

得知政府实施渔民上岸工程的惠民政策后,吴余侠第一时间签订了协议。“不想再过那种颠沛流离的生活了。”吴余侠告诉记者,当时阜南县对渔民采取两种安置方式,或是选择安置在阜南县城廉租房,或是就地安置在王家坝新建渔民村里。考虑到两个孩子的上学问题,吴余侠和老公决定安置在阜南县城的廉租房里。

“小区里配套齐全,有物业,有活动中心,原来孤零零一家人在船上生活,现在是社区邻里大家一起乐呵。”吴余侠告诉记者,虽然一家四口人生活在平方米的房子里,但在吴余侠看来,现在的居住环境比以前好多了;而且,政府还第一时间解决了孩子的户口问题,并安排两个孩子就近入学。

没有耕地、养殖水面等生产设施,没有资金来源……吴余侠和大多数渔民一样也曾对上岸后的生计发过愁。不过,阜南县农委和县人社局制订了渔民转产就业培训方案,优先对渔民实施免费教育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吴余侠和老公想到,自己对捕鱼有一定的经验,何不开一家渔具店,在顾客购买渔具时,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告诉他们在哪些地方能逮到什么样的鱼。

“想在淮河下网逮大鱼,就要买五六指深的网;要想逮小鱼,三四指深的网就足够了。”吴余侠说,现在是冬天,对于来买渔具的顾客,自己会推荐他们用甜薯或香味鱼饵;如果顾客想知道在哪里能钓到鱼,会推荐他们到王家坝渡口往东的地方垂钓,那里鲫鱼、鲤鱼较多。

现在,吴余侠的女儿上高二、儿子到外地打工。她说,自己的生活现在还不富裕,但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

新闻推荐

织农技人员走进田间地头指导等途径,确保小麦顺利越冬。图为12月3日,该县高级农艺师宋振颍和县生防所农艺师薛万喜,在田集镇麦田指导科技示范户对越冬小麦进行科学田管

连日来,阜南县通过发布小麦冬管及病虫害防治信息、组织农技人员走进田间地头指导等途径,确保小麦顺利越冬。图为月3日,该县高级农艺师宋振颍和县生防所农艺师薛万喜,在田集镇麦田指导科技示范户对越冬...

阜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南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