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阜南黄梨遭遇“成长的烦恼”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6-11-01 00:00 大字

■ 本报记者张倩

秋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马新伟拎着一箱黄梨,匆匆上了公交车。 10月27日,有朋友帮她联系了一家南京的水果供应商,对方要求先看看黄梨品质,再决定要不要收购。面对地里滞销的万斤黄梨,这让马新伟看到了一丝希望,当即决定坐车赶往火车站。

四成黄梨仍“泡在雨中”

半个月前,位于阜南县鹿城镇刘楼村,马新伟种植的57亩黄梨刚刚成熟。种了三年终至挂果,本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但连绵的阴雨、骤降的气温,直接浇灭了一家人的喜悦心情。

“保守估计总产量有3万多斤,但现在只销售了7000多斤,不论大小,一斤2块钱,目前还有45亩黄梨在地里没摘。 ”马新伟表示,由于长时间淋雨,地里不少黄梨已开始腐烂,被鸟啄食的情况也很严重。为减轻损失,父母只能骑着三轮车到集市上售卖,但这么大产量,实在是杯水车薪。

“如果这回南京客商愿意收,我园子里剩下的2万多斤黄梨就有出路了! ”郁闷了半个月,马新伟紧锁的眉头终于慢慢舒展开来。

马新伟的境况在阜南县并非个例。阜南县龙王乡原鹿村大户代现春告诉记者,他家的200亩黄梨目前只销售了一成。全县果农情况差不多,一斤黄梨没卖出去的农户大有人在。

记者了解到,今年该县黄梨种植面积在22000—25000亩。由于种植年份不一,黄梨需种植三年才能挂果,所以当前实际挂果面积只有10000亩不到。其中,有四成黄梨因为连续阴雨,仍未采摘销售。

产量倍增遭遇发展路障

“今秋这么长时间的降雨,确实让我们始料未及,一些合作社原本谈好的广州、南京、上海客户根本没法过来拉货。 ”今年是阜南县大力发展黄梨产业以来头一次遇到这么大的障碍。在阜南县农委黄梨办负责人沈金斌看来,出现这个情况主要有三大原因:天气不好、产量增速快、相关配套不健全。

去年产量少,天气佳,销售上并不存在压力。而今年产量快速倍增,当地深加工、保鲜冷库等配套一时间无法跟上,造成了黄梨大量积压。此外,由于今夏高温干旱时部分田管不到位,少量果品品质略差,也一定程度上影响销售。

“上个月刚联系的一家电商平台,计划10月份来考察,因为下雨一直耽搁到现在。 ”王店乡果农郑治强种了100亩黄梨,目前只有少量销售。他认为,“天公不作美”是造成销售困局的诱因,暴露了当前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现状,“如果冷库配套完善,果农完全可以在雨前采摘好梨存在冷库里,根本不存在现在‘骑虎难下\’的问题。 ”

与其他水果不同,黄梨在雨天是不能采摘的。由于果子在树上都有套袋,淋了雨含水量高,摘下的果子放不了多久就会腐烂变质。只有等待晴天,利用光照蒸干水分才可采摘。

“黄梨头年、第二年不挂果,第三年亩产500—1000斤,第四年2000—3000斤,第五年到了丰产期亩产可达5000斤,待六年以后最高亩产可达上万斤。 ”沈金斌介绍,阜南县大规模种黄梨约在2012年,现在多数树龄是四年。这样看来,明年的销售压力将会更大。

“补短板”才能收获喜悦

2006年,阜南县正式引进晚秋黄梨品种。相对于其他梨品种来说,晚秋黄梨个大皮薄、核小无渣,最关键的是品种晚熟、产量高。经试种,阜南县的地理环境、土壤气候十分适宜种植黄梨。

2012年,阜南县作出战略决策,要打造中国的晚秋黄梨基地,提出到2015年发展晚秋黄梨3万亩,2020年达到10万亩,同时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晚秋黄梨产业发展的意见》。

一系列的鼓励措施下,阜南县农业结构得到了调整。一部分农民因此增收致富,亩均利润超万元。然而,随着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产量的成倍增长,黄梨产业遭遇“成长的烦恼”,相关配套缺失的“短板”在黄梨产业发展中渐渐突显。目前,阜南全县只有一个像样的冷库,储存量不到200吨;此外,一个果品深加工厂正在建设中,计划收购的也只是富硒黄梨;而阜南黄梨的名声不大,品牌还未打响,多数外地客商并不熟知。

“黄梨发展确实不能盲目,这点我们已经意识到了。去年,县里提出,在发展黄梨同时,要全面发展桃树、苹果、葡萄等其他果树品种;鼓励发展早中熟黄梨品种,错峰销售;另外,还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农户每建500立方米的保鲜冷库,奖励10万元,最高奖励不超过50万。 ”沈金斌说。

据悉,当前一个容量达1000立方米的冷库正在建设当中。不过,单靠建冷库是不够的。发展阜南黄梨,打响地域品牌,阜南县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闻推荐

健康卫士到校园

▲日前,阜南县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在幼儿园向孩子们讲解预防传染病知识。秋季是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开学以来,该县卫生监督局组织人员开展全县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监督检查,主要检...

阜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