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秸秆还田为何难?连阴雨致机器难下地;田间处理秸秆成本高
[摘要]连阴雨致机器难下地;田间处理秸秆成本高
当下,正值安徽省秋收秋种的关键时期,记者在舒城、阜南、利辛等地采访发现,今年农民购置玉米收割机的热情高涨,实施秸秆还田的观念也逐步形成。然而,受前期阴雨天气的影响,玉米机收率和秸秆还田率并不理想,仍需政府部门“扶一把”。
连阴雨愁坏农机人
“9月初到9月20号,利辛县总降水量达300多毫米,最大日均降雨量多达187毫米,对秋收造成了极大影响。 ”县农机局局长汝其林无奈地说,今年农民购买玉米收割机的热情很高,该县共新增300多台,增长率达去年总量的30%。但受连阴雨的影响,许多机器下不了地,总机收率反而比去年还低,“按测算原本我们的机收率应该达到70%左右,但现在只有30%。 ”
在阜南县,机器不能按时下地,也愁坏了当地的种粮大户。 “因为土壤含水量大,轮式收割机下不去,收割时间比往年至少推迟了10天左右。 ”亿万粮仓种植合作社理事长赵金帮告诉记者,他们收获后的秸秆几乎都是全量还田,需要经过粉碎、旋耕等步骤,“多等一天,对冬小麦种植来说,时间上就会很紧张。 ”
秸秆还田南北各不同
由于收割迟、抢种时间紧,各地如何处理秸秆更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现在禁烧管得这么严,我们也不想给政府找麻烦。 ”10月14日,在阜南县许堂乡许堂村,51岁的赵复霞正在用自家的小车,从地里往外运秸秆。今年她种植的20亩玉米地,亩产达到1000多斤,但收割脱粒、秸秆粉碎和机械播种的环节,每亩地就花费了140元。 “如果要还田,还得再增加40元的旋耕成本。我们这儿大部分的散户,都是把秸秆拉出来,放在沟里沤烂。 ”
记者在当地采访时发现,与散户不同,种粮大户均已在秸秆还田上尝到了甜头。“通过400亩地连续4年的秸秆还田,我们发现玉米产量平均每亩能增加15%-20%。 ”该县富友农机合作社理事长韩于喜对记者说,他们实行秸秆还田后,还需要进行深耕、旋耕和镇压等多个步骤才能进行播种,“对于小面积的种植户而言,这笔成本是难以接受的。 ”
相对于北方的玉米秸秆,南方的水稻秸秆还田难度更大。 “稻草秸秆量大秆身长,含水量也多,收割时就要多一个灭茬的步骤,需要多花30-40元。 ”舒城县东方粮油种植合作社理事长葛义学说,如果按常规全量还田的步骤,还需要增加20元的旋耕成本,“老百姓难以接受,所以我们今年尝试全量还田免耕套播的方式。 ”他们选择在水稻收割前1-2天套种小麦,收割时让切碎的稻草均匀覆盖在种子上,“这种方式对农机农艺的要求比较高,还处在试验阶段。 ”
大型农机合作社受亲睐
虽然今年天气对机收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安徽省多家大型农机服务合作社却依然订单不断。 “我们合作社共有50多台机械,但接到的订单太多,还是忙不过来。 ”韩于喜介绍,该县共有17家农机合作社,但像他们这样能在秋收时“吃饱”的并不多。
“现在不论是农民还是政府的项目地快,都愿意选择机具充足、作业明码标价、服务贴心的合作社。 ”阜南县农机局局长黄金富对记者说,县里上规模的合作社只有7家,今年农机局通过项目对接,为这些合作社对接了10个项目点,让他们不愁没活干。
“安徽省农机合作社正在高速增长期,但从东北等农机发达省份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的农机合作社布点和规模都会有相应的硬性标准,大型、服务型合作社肯定更受亲睐。 ”省农机局科教处副处长金渝建议,对于只有3-5台主力机械的小型合作社而言,应该考虑采用自己流转土地进行小规模耕种、顺带接活的方式;大型合作社则要抓紧现在的机遇,在发展壮大自身的同时,牢牢把握市场脉搏站稳脚跟。 本报记者 王逸群 通讯员 张昱
新闻推荐
阜南一老人按手印“按”出麻烦
阜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