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15位老农建博物馆
15位平均年龄70岁的农民,耗时多年,搜集1100多件器物,除了农村生活、交通、农活用具等老物件之外,还有一批可溯源到300多年前的历史文物。这些物件散落在乡村的普通农家,没被搜集前,有的甚至被用作畜禽的食盆。现在,它们都住进了“农民公园”,向世人展现阜阳农耕文化的变迁。
这个农民公园位于阜南县新村镇天棚集,2004年6月创建,2008年正式开放。博物馆所在地是以前的乡政府,有68间房舍,主创们保持了这些老房子的原样,将其中20个房间用作展厅。
与简陋的设施形成鲜明对比,陈列物的繁多与贵重。目前馆内共有陈列物1100多件,其中明清时期的文物32件。展厅分为农具文化、历史文化、百姓文化、书画文化四大块。其中仅农具文化又细分为生产用具展、纺织工具展、生活用品展、交通工具展、农活用具展等展区。
交通工具展陈列着上世纪30年代地主家才有的土牛车;淮海战役期间,用来运送粮、盐等物资的小车子;挖茨淮新河时用的胶轮车等。农活用具展则更鲜明地对比出时代的进步:既可犁地,又可开沟的土犁子,已被今天的旋耕机代替;用来打麦子、豆子,曾经家家离不了的石磙,被脱粒机代替……
博物馆对外免费开放。在每件展品旁边,都贴着一张白纸,纸的上方贴有真人演示的照片,下方是蓝黑色钢笔笔迹,介绍展品的用途、来历、历史价值等。
收集这些展品,并不轻松。2004年,15名主创者最年轻的 44岁,最年长的73岁。这些人退休前多是农村干部,退休后,有感于天棚集深厚的历史底蕴,决定将散落的老物件集中起来,他们在镇里召开群众大会,号召十里八乡的邻里百姓都行动起来,有农具的捐农具,有文物的捐文物。他们自己先起带头作用,把自家的老物件捐了出来。在一年半时间里,管委会搜集老物件900多件。
在这些老物件中,有32件物品引人关注,它们拥有两三百年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清两代。它们和明朝兵部尚书张鹤鸣故居内的出土文物,成为镇馆之宝。
2010年,农民公园管委会带着630件物件,赴西安参展全国古文物营销会,一名新加坡商人欲出30万元悉数买下,被管委会一口拒绝。
曹梦雅 吴尚文
新闻推荐
阜南县查处三起商标违法案
阜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