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 带富乡亲

广西日报 2019-07-26 07:48 大字

本报记者张冠年实习生程玲玲通讯员叶凤煜

作为一名贫困家庭出身的青年,黄达昌自强不息,敢想敢干,通过刻磨汽车红木波杆头,并利用互联网平台销售,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新路子。如今,甩掉了“穷帽子”的黄达昌,带领村民一起致富。

黄达昌家住东兴市江平镇吒祖村大坜组,因父亲年迈、母亲残疾,其家庭2015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屋漏偏逢连夜雨,一次意外车祸事故,导致黄达昌右腿落下残疾。身体虽然残疾,但脱贫致富的信念,却一直萦绕在这名不甘碌碌无为的年轻人心头,支撑着他在脱贫道路上不断前行。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刚开始,黄达昌在当地一家粮油公司谋得了一份开叉车的工作。在一次维修叉车时,他发现了商机:变速箱的波杆头要经常更换,而市场上卖的大多是塑料材质的产品,容易磨损,东兴的红木久负盛名,用来制作波杆头说不定会有销路。

于是,他向朋友求教木工刻磨,习得了一门好手艺。工作闲暇之余,他便开始雕刻、打磨,手工生产汽车波杆头。他手工制作的波杆头在网上很畅销,制作出来的产品很快销售一空。靠着工作的收入和卖纯手工波杆头,黄达昌一家2017年顺利脱贫。

由于纯手工打磨生产波杆头效率慢,很难满足客户需求,黄达昌便萌生了创办工作室的念头。说干就干,2018年底,他辞去工作,回家办厂。在驻村工作队和东兴市外侨办等多方支持下,今年1月,他办起了汽车木饰加工厂,带领乡亲同奔富路。如今,加工厂每天可以生产10多个红木波杆头,两到三天便可以发出一批订单,月均收入5000多元。

选木材、打磨、抛光、烤漆……每一件成品波杆头,都是黄达昌的“宝贝”,他认为每一块木头都是有灵魂的,“对待自己的作品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要有感情。”这个外表质朴脑子却很灵光的小伙子说。“我打算扩大经营范围,做汽车钥匙盒、红木手串和桃木面板翻新。我们这里还缺一些工人,希望能够带动周边的村民,特别是贫困户一起脱贫致富。”黄达昌充满希望地说。

吒祖村第一书记戴永玖说,对于很多贫困户来说,他们不缺乏路子,他们缺乏的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和正确的引导。“我们打算把黄达昌的创业事迹在全村推广宣传,希望可以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开展生产,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昔日盐碱地 今朝“聚宝盆”

东兴市江平镇原来闲置的盐碱荒地如今变成连片的标准化养殖塘。本报记者张冠年通讯员谢芳文/图7月3日,记者走进位于东兴市...

东兴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东兴,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