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盐碱地 今朝“聚宝盆”

广西日报 2019-07-05 08:31 大字

东兴市江平镇原来闲置的盐碱荒地如今变成连片的标准化养殖塘。

本报记者张冠年通讯员谢芳文/图

7月3日,记者走进位于东兴市江平镇潭吉村的江源水产有限公司,只见工人们正在忙着用铁锹、扫帚清洗大虾养殖池里面的淤泥,显得十分忙碌。“这个大虾养殖池的4000公斤南美对虾刚卖掉,这些大虾刚一捞上来,就被云南、贵州、四川的客商抢购一空。”该公司副总经理李子法说。

东兴市江平镇江龙、榕树头、潭吉等沿海村庄约有2000多亩农田受海潮长期浸渍,成田后,海水的盐分聚积在表土层,土壤缺水返酸,导致水稻等庄稼产量低或不易成活。

将盐碱地变为宝田,一直是当地村民的梦想。“近几年我们在外面务工,就将家里的盐碱地租给水产公司,每年增加2000多元的收入。”家在潭吉村的脱贫户曾世辉说,他们夫妻俩因常年外出务工,无法料理自家的盐碱地,便租给东兴市江源水产有限公司,每年都有一笔固定收入,加上夫妻俩在江平工业园区打工,已于2017年底顺利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为改善土壤盐碱化状况,增加农民收入,东兴市江源水产有限公司积极探索扶贫渠道,以“小块并大块”的方式流转潭吉村农民闲置的千亩盐碱荒地,开发建成标准化养殖塘,带动该村1000多人增收,平均每人每年收入700多元,其中包括18户贫困户。

有了资金,农民致富就有了希望。东兴市农业农村水利局副局长黄术锦告诉记者,近年来,该市通过土地流转,开发盐碱荒地,使闲置土地得以利用,从中引导贫困户积极参与特色农业种植、水产养殖、乡村旅游观光等产业发展,产业覆盖贫困户达80%,让曾经无人问津的盐碱地,变成村民实现脱贫致富的“福满地”。目前,该县盐碱地变海水养殖的面积约3.5万亩,既增加了贫困群众的家庭收入,又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

潭吉村村民黄兆堂因为要送两个小孩读书,自身又没有技术和资金,多年来,他一直打零工,收入微薄,并且工作不稳定。2015年,黄兆堂到江源水产有限公司务工,从事养鱼养虾、清洗虾塘等工作,每天有180元的收入,极大地改善了家庭经济。去年年底,黄生已还清了因为建新房而背负的所有外债。

新闻推荐

东兴打击“不合理低价游”

本报东兴讯近日,防城港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组织旅游执法人员到东兴市开展打击“不合理低价游”专项行动,对当地旅游市场...

东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兴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