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广场文化活动成为民众认可品牌
本报记者 蒋 林
中秋、国庆长假期间,防城港市桃花湾广场、仙人山公园、白鹭公园等地歌声响亮,乐曲悠扬,欢快的舞蹈、精彩的话剧、诙谐的小品……这些精彩节目的表演者都是来自基层的群众。文化大舞台,群众唱主角。防城港市近年来着力打造的“欢乐西湾”等公益性群众广场文化活动已成为民众普遍认可的文化品牌。
“欢乐西湾” 防城港人的欢乐舞台
这里,欢乐似海,星光璀璨;这里,乡情浓郁,歌声激荡……夜幕降临,桃花湾广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欢乐西湾”舞台前坐满了等待观看节目的市民。伴着激情四射的舞蹈,帷幕拉开。年轻的姑娘和着微微的海风声,弹起独弦琴《过桥风吹》,悠悠的琴声久久回荡在广场。
今年的“欢乐西湾”广场文化活动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活动内容由原来全年12场增加到24场。活动由相关部门、各类企事业单位报名参与,内容以展示部门、企事业单位文化建设成果为主,通过上下同心、多方支持、合力推进,形成了群众文化社会办、广场文化大家办的大文化格局。
在持续不断的每次60分钟广场文化活动里,既有文艺演出,又有承办单位业务宣传,大合唱、诗朗诵、综艺表演……一个个内容丰富的文艺节目间,巧妙而协调地穿插着知识问答,内容紧密结合演出单位的业务特点,展示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建设成果,寓教于乐,贴近生活。
50岁出头的余大姐,是当地的公务员。工作之余,她既是“欢乐西湾”舞台上的演员,也是广场文化活动的铁杆粉丝。“以前的业余生活,就是白天上班,晚上散步,单调枯燥。自打有了‘欢乐西湾\’,我一有空闲就赶来参加排演,在扭扭跳跳中既锻炼了身体,也找到了乐趣,还增进了与同事间的交流和友情,相互关系更加融洽。”
15位身着瑶族服饰的女子手持花伞,欢快地跳起情景歌舞《喔波恋歌》。和着动听的乐曲,演员们转动手中的花伞,摆头、扭腰、跳跃……曼妙的舞姿与浑厚的男声画外音融合,将一幅赶歌圩男女对唱情歌的动人情景展现在观众面前。演出这一情景歌舞的演员均来自珠河社区艺术团,该团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欢乐西湾\’舞台上,我们以艺交友、相互促进,力求把自己最精彩的一面展现在大家面前。”
台上演得投入,台下看得开心。在演出现场,记者问一位市民:“平时电视上大腕镜头不断。这广场群众文艺演出能比电视还好看?怎么会这么吸引你们?”
这位市民笑答:“电视上演的再好看,也是别人在演,和我们隔着一层。在‘欢乐西湾\’舞台上,演员要么是自己,要么是自己的亲朋好友,这看起来才亲切、过瘾!”
“我妈妈跳得最好了!你看我妈妈在台上笑得多好看啊——妈妈加油!”10岁的李小虎在广场上禁不住蹦跳起来朝着舞台上放声大喊,他的身旁还有笑得合不拢嘴的外公、外婆。在“欢乐西湾”广场文化活动现场,像这样的“亲友团”随处可见。
群众演出群众看,广场文化活动激发出的是当地群众参与文化、自办文化的激情。而活跃文化气氛,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正是“欢乐西湾”广场文化活动的宗旨。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据了解,自广场文化活动开展以来,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群众自发组织的健身操队、交谊舞队、太极拳队、腰鼓队、秧歌队、民乐队积极参与,每场活动的演职人员多达百余人,自发前来观看演出的观众每场更是多达近千人。
公益性、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必须有资金保障。为促进群众广场文化活动的持续开展,防城港市建立资金保障机制,政府对每场广场文化活动投入2万元,承办单位投入1万元,以确保活动的持续性和常态化。
欢快喜庆的“欢乐西湾”,自开演以来观众场场爆满,人气指数不断攀升。坚持全民参与与全民共享相结合的结果是,干部群众既成为文化的创造者,又成为文化的享受者。如今的防城港,各单位、众市民争先抢登“欢乐西湾”舞台。“欢乐西湾”舞台已经深深扎根在防城港人心中,成为这座海滨城市欢乐的象征,精神的寄托。
“明江之夜”:上思群众文化舞台“永不落幕”
从2004年起,上思县就陆续组建起近百个大大小小的群众性艺术社团,每年在各乡镇、大街小巷演出达600余场次。到2011年9月,全县各单位轮流承办的“明江之夜”群众文化活动正式亮相。
“明江之夜”是一个活动载体,内容有每天健身一小时(天天练),每周一场文艺演出(周周演),每月播放一场电影(月月播),每季一评比(季季评),每年一汇演(年年比)。“明江之夜”广场演出定在每周三,演出地点是县城文化广场。晚会节目自编、自导、自演,服装道具音响自筹自找。小品、快板、舞蹈等10多个节目轮番上演,其间穿插有奖知识问答。
一年多来,“明江之夜”演出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大批群众性社团演出质量得到迅速提升,创作出了一批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佳作。舞蹈《请到我的家》、《山那边的你》等还在全区第六届舞蹈比赛上夺得奖项……“万山红”、“园丁”等群众性社团也应运而生。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目前,该县已组建有万山红文艺队、光彩文艺队、开心文艺队、东湖社区文艺队、园丁文艺队等群众文艺团体13个,有明江民族乐队、恩典乐队、凤凰乐队等8个业余乐队,广场健身队25支,山歌队9支,拥有文艺骨干100多人。这些文艺骨干中,有的是农民、个体户,有的是教师、公务员、退休人员。
“种文化”种出文艺演出常态化。不少文艺队除了参加“明江之夜”广场演出,还自发到各乡镇、企业、学校演出,有的还组织到其他兄弟县交流演出。其中,万山红文艺队曾远赴香港参加比赛。
极具“草根特色”的群众文化焕发出蓬勃生机。文化大舞台,让群众挑起主角重担。县文工团的“文艺精英”则以更多时间创作文艺精品,创作的舞蹈类节目《醉歌喧瑶寨》、《请到我的家》、《电业人的风采》等,曲戏类《香飘万里》、《呼唤》、《巧渡》等节目相继在防城港市、自治区相关比赛中夺得金、银、铜奖。
“明江之夜”见证着上思文化由“送文化”向“种文化”的转变,成为“永不落幕的群众文化舞台”。
与防城港、上思相呼应,东兴市广场文化活动也风生水起,形成以“炼之晨”、“夜之舞”为主的群众广场文化格局。在结合东兴市民族文化、产业文化、养生文化、边海文化等特色文化基础上,从推广品牌活动入手,通过物质扶持、活动引导、完善组织、树立品牌等手段,打造群众广场文化品牌,提高市民群众文明素质和城市文化品位。
立足文化广场,深入城乡基层社区。防城港市各地正在把广场文化活动形成长期性、常态化的群众社会文化活动热潮。
新闻推荐
本报北海讯(记者/李耿)6月7日至8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率中央驻桂部分媒体负责人及部分市领导一行到防城港、钦州及北海三市,调研“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开展情况。在东兴市竹山村,古...
东兴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东兴,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