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户镇 升级产业新优势 催生渔业新动能
本报讯 日前,位于河口区新户镇的华春渔业公司与海南搏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对原有育苗车间及生产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用于培育种虾、孵化标粗等渔业生物技术开发。项目投产后,对促进传统渔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升渔业的增值空间将起到有效的带动作用,为实现“海上粮仓”建设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必将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渔业是新户镇发展农业经济的重头戏,全镇每年水产品总产量5.6万吨,工厂化养殖企业发展到10家,孵化育苗空间近5万立方水体,育苗品种涵盖渔业海参、梭子蟹、日本对虾以及贝类青蛤、毛蚶、杂色蛤等二十多个品种,高效渔业实现新发展,开发10个万亩海参养殖项目,全镇在建海参养殖面积10万亩,盐田开发面积达到2 5万亩。
以渔盐旅游业开发为突破,全力突破海洋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面对式微的传统产业,新户镇优化升级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实施“一水多用、渔盐结合”的循环经济模式,建设以海参精养、虾蟹海蜇生态养殖、对虾工厂化养殖和盐业生产为主的20万亩渔盐结合样板区。纵深挖掘渔业、盐业产量潜力,全力增加渔盐附加值,吸引精深加工企业落户,探索增加浴盐、药用盐、美容盐等新产品,拉长产业链条,走精细化发展之路。
新户镇坚持陆海协同,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特色海洋。依托47公里海岸线、70万亩浅海滩涂资源,以渔盐一体、渔光互补、循环利用、高效生态为发展方向,全力打造“海生·河口”前沿阵地,建成多点布局、优势明显的海洋产业。立足“陆、海、滩”共生独特优势,抢抓海洋强省战略实施发展机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海陆统筹、提质增效、一二三产业协调融合发展原则,大力发展现代渔业、提高科技兴海兴渔能力,加快推进海洋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全方位挖掘资源,依托海岸线和浅海滩涂“耕海牧渔”,变“卖资源”为“种风景”,全力打造“百里风车长廊、千里渔业捕捞、万亩盐田观光”的沿海景观带。
为提升渔业品牌价值,新户镇引导企业注册了“渤海口”、“通和”、“渤海蛟龙”等海参品牌,通过自有网站推广、淘宝开设店铺、京东建立旗舰店等方式开展销售。经过积极运营,淘宝店铺日点击量最高2000余人次,最大日销售额2万余元。除海参外,泥螺、对虾、梭子蟹等水产品也都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其中,“金河口”文蛤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获得了进入大都市、大超市的身份证和通行证。
同时,新户镇引导养殖户主动与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省海洋生物研究院、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建立良好渔业养殖合作关系,定期不定期举办渔业技术培训班和交流会,编写发放教材,技术专家组不定期到推广点巡回检查养殖情况,现场解决推广中出现的问题,提升海产品养殖效益。
“通过与知名专家、技术人才开展海参、梭子蟹、南美白对虾等一系列海珍品养殖科技攻关合作,掌握了新知识、学会了新技能,锻炼了实际工作才干,提高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我们将以水产养殖、休闲和加工并举,一二三产业融合建设现代渔业示范园区,形成公司连接市场,市场带动基地,基地带动农户的格局,实现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产品标准化、管理现代化,尽全力提高水产业综合效益,加快渔业养殖户增收致富步伐。”华春公司总经理解秀春说。近年来,该公司与鲁东大学杨建敏博士紧密合作对多项课题进行了联合攻关。针对黄河三角洲地区水产养殖现状,通过实施山东省农业重大研究课题———“黄河三角洲地区海参池塘养殖安全度夏关键技术研究”和国家海洋区域示范创新项目———“高生物活性刺参生态养殖技术示范”等科研项目,研发的黄河三角洲海参池塘生态养殖模式,解决了“东参西养”的技术瓶颈,填补了黄河三角洲区域性渔业产业空白,产生经济效益20多亿元,解决了制约黄河三角洲刺参产业健康高效发展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靠海吃海,向海而生。随着该镇渔业产业的不断升级,一幅现代渔业发展画卷已在昔日盐碱滩上徐徐展开。
(记者 陈同磊 通讯员 张吉东)
新闻推荐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落实在一线”系列报道·悦来湖科教产业园 数字赋能 打造城市“智慧大脑”
让大数据赋能生活,让智慧化融入城市。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悦来湖科教产业园里,有这样一批“云端”企业,他们借助物联网、大...
东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