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东津渡
□ 王景波
我的家乡利津县位于黄河尾闾,滋养了中华文明5000年风雨沧桑的母亲河绵延千里,在县城东面流过,然后浩浩荡荡从南向北不知疲倦地涌向大海。
记得小时候,那里还没有修建黄河大桥,黄河两岸的人们只能通过渡口的摆渡往来穿梭。听老人们说,自打很久以前,就有东津渡的说法了。时光飞逝,岁月如梭。黄河经历了多次改道,东津渡口摆渡船却保留下来,直到上世纪80年代修建黄河浮桥。
忆往昔,幼小的孩提时代,东津渡给我留下了虽模糊却深刻的印象。那个时候县城面积很小,受条件所限,去黄河边上看渡口,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唯一的去处。闲来无事,时常央求父母带自己去东津渡口玩。渡口离家有三、四公里路程,骑着自行车,蹬上半个小时才能到达。
父亲骑着自行车一路驰骋,我坐在后座上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终于来到渡口,“黄河,我们来了!”我激动地喊道。那时恰是雨季,黄河水滔滔不绝,从上游一路汹涌而来。东津渡口一带,河床比较开阔,滚滚河水好像到这里都要休憩片刻似的,刚才还澎湃激昂的波涛,流到这里舒缓了许多。起伏不定的河面,汇聚出无数波纹,像是千军万马在奔腾不息……
河岸边,一片石头砌成的坝子上,已经有不少正在等待引渡的人们,他们有的拿着笨重的行李、有的推着自行车、有的抱着孩子,虽然神态各异,但脸上却写满了焦急,一个个踮着脚,翘首张望着黄河中央。循着他们的目光,一艘渡船正加大油门向这边驶来,发出“轰隆隆”的声音,看样子是加足了马力,可是在滚滚洪流中,依然十分吃力地跋涉着。
父亲告诉我,那时的渡船已经是用电机发动了,可在很久以前,船夫都是用竹篙划船往来穿梭的。
时光的脚步从来不曾停滞。历经岁月沧桑,时间跨越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黄河还是那个黄河,奔涌的河水依然马不停蹄从这里奔向大海,而河岸旁的小城却不知不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周末,我驱车带着家人,再一次驶向东津渡口。时过境迁,那里依然是人们茶余饭后休闲游玩的去处,景色却与过去形成天壤之别。
曾经的东津渡口,现在已经成为AAA级景区——— 凤凰城滨河休闲旅游区。一个硕大的泰山石耸立在河边,红色草书“黄河外滩”四个字熠熠生辉。经过一排婀娜多姿的垂柳,气势恢宏的黄河呈现在我们面前。九曲黄河水,犹如一条巨龙镶嵌在广袤无垠的大地,河流湍急,波涛翻滚打在岸边,水花四溅,真有惊涛拍岸的感觉。
“看,黄河大桥!”两个孩子指着南面,高声叫道。只见一座大桥巍然横亘于黄河之上,桥上铁索立柱直插云霄,桥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远远望去确有长虹卧波的宏伟气势。
为解决黄河通行交通滞后的困境,东营市的建设者们想尽千方百计,终于在2001年的9月建好黄河公路大桥。自此,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靠摆渡往来两岸的历史一去不返。
沿着黄河流向,我们在河岸漫步,一路边走边看边游玩。沿途景色美不胜收,一系列休闲游览项目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姹紫嫣红的公园内,摆放着一排排健身器材,许多老人和小孩正在器材上热火朝天地锻炼,孩子们跑过去加入到他们的行列。
步行不久,一块大石头映入眼帘,上面写着“东津渡”。“这里不会是爸爸经常提到的东津渡口吧!”“对,这就是过去等待摆渡船只的地方!”答完孩子的疑问,我的脑海又浮现出一叶小舟在黄河里漂泊摆渡的情景。如同父亲给我耐心讲述时一样,我把“东津渡”的历史又讲给了两个孩子,然后由衷地告诫:“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你们千万要珍惜呀!”
在黄河栈桥上走了一公里多路,进入观澜亭。坐在古色古香的亭子里,滚滚黄河近在咫尺,遥望河面烟波浩渺,近听脚下涛声澎湃,抚今追昔,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年华似水,三十多年时光转瞬即逝。黄河还是那条黄河,可岸边的风景却悄无声息发生着变化。正如黄河之水连绵不绝,社会发展的步伐从来没有止步。小城的繁荣发展、东津渡的沧桑巨变、黄河大桥的建成通车、人们的美好生活……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彰显着改革发展的深刻印记。
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诚然,东津渡已成为历史记忆,但劳动人民那种敢于战天斗地、迎难而上的豪情壮志深深扎根在我们心底,永远不能忘怀!
新闻推荐
与新中国同龄的农民高教之说,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紧紧连在一起 “赶上了好时代,就要干在好时代”
□本报记者贾瑞君李广寅本报通讯员王刚李鹏19岁当兵,26岁做村支书,经营过杂货铺,承运过客车,...
利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利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