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利津县务本乡二十九村迁民述略(下)

黄河口晚刊 2015-12-18 09:03 大字
许孝梅 许华同

务本乡二十九村迁民,是利津知县钱镕留给黄河三角洲的一份宝贵财富。钱镕,江苏武进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以进士任利津知县。他目睹黄河泛滥,务本乡灾民急需救援,从长远安民垦殖出发,毅然促成了利津县有组织的第一次大规模迁民活动,奠定了利津东北沿海罗镇地区疆域的基础,是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先声。后以能员擢升上等县历城县知县。因其在迁民中有贪污谋利活动,被利津京官弹劾,后改任博山县知县。钱镕是一位有头脑的知识分子。在利津时,还致力于文化建设,帮助务本乡杨家庙村贡生程余庆出版了《史记集说》一书,留下一段佳话。

二十九村迁民中,也涌现出了一批热心公益,有胆有识的人士。前毕庄首事李凤翥(丹亭)。东宋王庄首事胡士先,邑绅许汉卿、许铭衡、胡钦贤等率先下洼,协助县府勘界分配,带家人到荒洼中安家落户。在荒洼新淤地上斩荆垦殖,使“犹为草昧时代的利津东北沿海具有了乡镇雏形。”特别是乡贤李凤翥先生在分配土地上首创丁字分配法,即一村土地竖分,丁在邻村横分的土地上。大大减轻了迁民户的土地纠纷。他还积数年深入调查河海之势,撰写出了《治河刍言》奉献当局,为家乡黄河治理做出了积极贡献。被选举为清末民初时期利津县议会议员。

此次迁民,扩大了灾民的生存空间。原来他们生活在务本乡方圆不到几十里的土地上,现在安置的新淤地达到了近百里之大,还有广阔的荒洼和沿海滩涂可以发展利用。同时也减轻了务本乡人口的压力,为发展和恢复当地生产、增强抗灾能力提供了可能。总体上,这次迁民是成功的。由于本县迁民,人们在生活习惯等方面比较适应,再加上分得的新淤地十分肥沃,足以使灾民们丰衣足食,所以回迁率较低。后来,甚至一些未迁移户,也主动加入了下洼垦荒的队伍。

随着黄河三角洲的不断延伸,胜利油田在这片新生地上崛起。特别是东营市的成立,为这片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注入了勃勃生机。移民后代子孙在这个广阔天地里开拓垦殖、建功立业,形成了吃苦耐劳、勤俭奋进、勇于进取的精神。他们的功业将彪炳史册。

二十九村迁民活动将深深扎根在子孙后代心中,迁民精神与黄河三角洲永存。 

新闻推荐

女大学生办“农场”年入70万利津县为其拍摄创业微电影《追梦人》,反响强烈

本报讯利津县有位女大学生,毕业后回老家农村办起“家庭农场”,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这位女孩名叫刘非非,今年27岁,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种树、种粮食、养鹌鹑,年收入额已突破50万元。今年...

利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利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