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女大学生办“农场”年入70万利津县为其拍摄创业微电影《追梦人》,反响强烈

黄河口晚刊 2015-12-18 13:03 大字
本报讯 利津县有位女大学生,毕业后回老家农村办起“家庭农场”,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这位女孩名叫刘非非,今年27岁,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种树、种粮食、养鹌鹑,年收入额已突破50万元。今年12月份,共青团利津县委以她的故事为主拍摄了创业微电影《追梦人》,反响强烈。

刘非非老家在利津县凤凰城街道前刘村,出生于1986年,是一名主修篮球的体育生。2010年,她从山东体育学院毕业,是国家二级篮球运动员、国家二级篮球裁判,曾多次获得过省、市、校级体育赛事奖项。大学毕业的前两年,她也像其他大学生一样应聘过一份销售工作,甚至一度做到了销售经理位置,但她却有一个回乡“种地”创业的梦想。

“我本来就是农民的孩子,相比朝九晚五上班,在田间地头忙活更让我觉得有意思。”刘非非如此解释她回农村创业的原因。2013年,尽管周围人都不理解,她还是通过创业贷款政策及亲朋好友资助筹到70万元创业资金,在老家前刘村万亩水库西侧承包下500多亩土地,购买了大型农机具,创办了“非非家庭农场”。

刘非非种植的主要是小麦、玉米、树苗,为了节约人工成本,除季节性收割需要雇人外,平时她都是亲自下地施肥、浇水。创业第一年因为资金、道路、电力等因素影响,损失巨大。第二年她转变经营思路,抓基础设施、配套加工项目、聘请农林技师,当年便取得50多万元的收益。今年,刘非非在聊城考察之后,又引入了鹌鹑养殖项目,通过向商家出售鹌鹑蛋,目前每天盈利800元左右,今年全年的收入约达70万元。

“农村能有这样勇气的大学生不多,一个村的人能帮就帮。”村民王忠贤是刘非非的“耕地技师”,无偿为她回乡创业提供支持。刘非非回乡种地、养殖的创业故事也被更多人熟知,今年11月份,利津县团县委以她的创业故事为主拍摄了微电影《追梦人》,12月份在利津县公映后获得好评。

(记者 李晓琳) 

新闻推荐

成功的道路从不拥挤

利津县女大学生刘非非毕业后回老家农村办起“家庭农场”,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今年27岁的她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种树、种粮食、养鹌鹑,今年收入近70万元。共青团利津县委还把她的故事...

利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利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